2006年9月17日

給自己的思考

原來星期日傍晚七時,電視節目均是資訊節目時段。是夜兩個英文台的節目主題甚至是一個模子倒出來,只不過一個是專題探討,一個是清淡節目。

兩個節目就同一主題請了多個包括我們組織發表意見,顯然某組織的出鏡比例較高,比我們打鑼打鼓獲得更好的曝光率。而那組織在香港並非以今晚的節目主題主打起家,為何人家會得到較好的出鏡比例﹖

曾與一報紙編輯閒聊,提及報紙正調查某議題。問曰是否需要我們的回應協助,答曰︰「我們比較喜歡找做研究的教授訪問。」

思考︰

()有數據便能上報紙,不做研究便沒有話事權。不過我現在才知道,就算很無聊的數據也要很高的價錢才能「買」回來。

()做研究,才能給多大眾實淨穩陣不偏不倚的感覺,人家才有信心找你訪問。

()就算不做研究,也需要定期撰寫 / 老吹報告刊在媒體上。這個月同事教曉我睇通某些組織左抄右抄所謂「研究報告」,就可以開記者會兼霸佔半版報紙位!

() 只靠記者會增加曝光率不是方法,必須另起爐灶。

() 組織一旦給巿民定了型,公關小姐的工作便會加倍困難!

公幹一星期。回來見。

3 則留言:

  1. 原來 Miss Lee 在綠色團體工作, 因此, 這個經常提出數據和資料反駁環保份子言論的 blog 妳應看看:

    http://hkmediabuster.blogspot.com

    回覆刪除
  2. 醫學研究報告也不外如是,你見香港報紙經常作的報導,十局其九其實只不過是已知的舊聞。

    回覆刪除
  3. 查實搣匙公司已經比本地「行家」或NGO走多一兩步,就係賣軟性專題,同安排「名家」供稿,後者我指前學生會主席阿光榮姐姐(雖則我的確比佢大),甚至, 據聞貴公司好多同事都開私家泊。呢o的軟性橋,或者可以打破傳媒帶出o既「運動機器」,即係剩識「激激」示威形象,但係就要慢慢來,而且未必去到齋睇新聞o既朋友。

    又問:查實跨國NGO同大集團o既公關戰略/戰術,係咪互為影響?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