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1日

8個小巿民的小組討論

出席一個有餅食,有水飲,吹一陣水仲有車馬費的小組討論,論特首選舉曾蔭權梁家傑。以小巿民身份出席這個小組討論的…WELL…小巿民,雖然大家都睇報紙都對時局名人都有意見,大家對時事認知其實都不能避免受傳媒影響,意見都是對事件一鱗半爪的印象。結果,似乎大家根本沒有看過新聞一樣。

例如曾蔭權是什麼﹖曾蔭權是一個壞脾氣、個樣好狗、有多年政府經驗、會吹口哨也會攪公關的教徒特首。梁家傑則是官仔骨骨、有立場但激進、反政府、帶袋巾、會唱英文歌的大律師。全都是來自一些事件的印象,但未必有連貫性。

主持人問大家,希望誰當特首,大家都一致假定未公佈參選的曾蔭權贏定了;甚至大比數認為,梁家傑當特首不會比曾蔭權好,因為他參政年期短,也沒有政府工作的經驗。說及大家希望梁家傑參選會為這場「選舉」帶來什麼改變,在座小巿民的點子都不離提出政綱及與曾蔭權辯論,以求迫曾蔭權提出新思維與承諾、讓巿民更了解他的看法。我們那刻想的其實都沒新意。

大家的討論其實非常片面,這當然與討論會只望獲取「你對曾//未來香港特首的印象」的目的有大關連(這是我猜度的目的,我從不知這次討論背後的目的是什麼,自己只是臨時被朋友徵召)

但從小巿民以為禁煙條例來自施政報告、語出驚人地以為禁煙與藍天行動有關、對曾梁二人的形容詞非常「印象派」,加上到最後主持人問及小巿民對曾梁STYLING的意見,那刻我覺得,對小巿民來說,政策甚或乎事件的細節,到最後根本不重要。甚至一名政客出來說話的內容 只要他不語出驚人 其實也不重要。要成名,只要常出鏡,製造合宜的印象,說恰如其份的話,就已能在小巿民心中留下好印象。

為什麼小巿民們都覺得要做過政府,當特首才會好﹖為什麼梁家傑會小巿民被定型為激進的反對派﹖我們平時究竟如何看新聞報道﹖要如何營造幕前形象﹖輿論SPIN到哪裡便要停﹖是日的車馬費,都OK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