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一種新的語言,發現自己的學習力在這幾年好像沒有大改進。班內有些同學可以在短時間內將老師教的語文文法重組再應用,自己則要從錯誤裡行兩步退一步地慢慢建立事物與事物間的關聯。有時別人回答老師問題,已經吸收消化教授的新文法了,自己還在別人的答問裡從中摸索呢。
週六信報副刊黑楊提到香港學習語文的一大敗筆,就是無論如何將學生以能力分班分組教學,如果精英組與能力稍遜組使用的教材是一樣的話,其實是將兩者的學習力等同,將每個學生「都當精英處理」,期望弱者能從時間中能慢慢達到強者的水平。
黑楊有提及但沒有點明的一項影響學習語文的因素,是語感。如果對語文沒有感覺,學習語文只能老鼠拉龜。當然,學習語文也用得上邏輯和推斷力,學習者必須將語系的文法用詞組合成一套可解釋和便於自己記憶的系統,這也需一定程度的學習能力。
和朋友喝咖啡的當兒,他提到工作忙碌,學語文不像學生時代那樣了,複習時間不足,影響了學習效果。他朋友的工作比他更繁重,但兩者同時起步,後者學習的效果較佳。朋友歸納,自己學習須靠應用,但朋友的腦袋則像複印機,記憶特強,學習事半功倍。
我要學一種新語文,其中一個因素是自己的日語沒啥大進步,但從中累積了經驗,望能在另一種語文裡「重生做人」。我沒有耐性,常躍躍欲試新東西,日語是很難回頭的了。
學文法,我要用上邏輯和推斷能力,將該語系的特點歸納記憶及應用。學發音,則得用上記憶力。老師發音一、兩次,自己通常能把其特點記著模仿。看語文班裡的同學,發音時會不知不覺多了些或少了些音節,並非每個人都能很快掌握發音。小時候同學稱讚,你說英文很似外國人啊,因為發音模仿得似。當然,你跟我說英文久一點,就會發現中間的破綻,詞彙不足,文法也常有錯誤,總之夠生活吧了。
但說到上數理,我就不成了。看到數字,腦袋會自動關掉,或者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領略到箇中玄機。數字關掉腦袋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可能近幾年催眠自己得多,不知不覺命定了自己數理是不行的了。
我常自嘲自己「特異功能」不多,做事粗心大意不專注又喜歡拖得就拖。但爛船有三斤釘,可堪自豪的有嗅覺、發音、認人。我前世有很大可能是一隻嗅覺靈敏的狗。做教師後發現自己認人記名辨別聲音也有點能力,不敢回憶很想忘記的人則當別論。慘在只能模仿發音但文法不善,難以當個什麼專家。還是踏踏實實在這裡吹水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