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31日

量化2005

日子,可如何量化﹖

2005MissLee寫了超過一百篇雜感。假設每篇回應兩次,即約寫了二百個回應。(很少罷了…)每篇雜感約花一小時,即這年共花了一百小時或四天不停寫作,也不是很多,可以繼續努力。

每天回五個電郵,一年就回來超過一千八百個。不要忘記這只是個約數。

假設在家每天喝一杯咖啡,每三個星期買一包約五十元的咖啡渣,即在家共喝了三百六十五杯咖啡,買了十八包咖啡,花了九百元。雖然未計上夜學時向星記的奉獻,也不是太過份的價錢啊…

如果我任教的小學部學生約一百九十人,每人一週交一篇家課,扣除假期一年共交三十篇,即改了五千七百篇家課。中學部兩級約二百人,每學期交兩次功課,扣除假期一年約交十篇功課,MissLee今年即改了二千篇功課。加上每四個學生每年做一次專題研習,即每年改五十個研習。每名學生如只給評語一句,2005也起碼寫了五千七百加二千加五十句,即七千七百五十句。可是要留意,每份功課不只寫一句啊。(我的耶穌…)總共要用多少支紅原子筆﹖我不太懂算,要來年再作統計。

一個月大概只能讀到一本書,一年才讀那十二本,太少。不過又好像不只買了十二本那麼少。很多買了回來只是裝飾房間。每天至少讀一份報紙,以蘋果日報今天的出紙量作基數,一疊報紙廿八張,淨報紙一年便消耗過萬頁兩張A3面積的紙。看明報的耗紙量少一些,信報又少一些。好在一家四口分看一份報紙,看網上版或索性不看便更環保。

有沒有做過有意義的事呢﹖

如果每天抓兩個學生來責備/談心/教訓/教誨(請自行選擇)能改變他們一生,每天上學一百九十天,每人每天被MissLee抓來十分鐘,即一年花三千八百分鐘進行改造學生以合適社會要求(conformation)的工程,點醒了九十五個學生。但也不要忘記,其實每天重重覆覆都是與同一批學生說話再說話,能點醒幾多根本計算不來。

每星期約三晚幫李太洗碗,即一年洗了一百六十八次碗,算不算行善積德呢﹖

好在2005只有三個朋友結婚,只花了一千五百蚊做人情。

好。

我的快樂時光可如何量化﹖喝咖啡的時候﹖閱讀的時候﹖一定是旅行的時候。是用相片裡的笑靨來量度,還是吃了進肚皮的東西才算﹖

我流淚的心情又怎麼計﹖用了多少包面紙還是清洗枕頭袋的數量﹖

這年我的成長又怎去量化好﹖還是根本沒有成長﹖

自己數學一向不好,所有糊塗帳,都隨風去吧。

2005年12月30日

正!

下面有現職記者朋友回應「頭盔」事件,在我來說是很中肯的討論,大家不妨參考。標點及部份人名經修改。 一個諗緊應該認識密斯李的記者 提到... 我也是記者。慶幸世貿完了,討論仍在,於是,又不妨加入討論一下,特別想回應以下幾點: 一、假設T記者真如各位所言,是為了做拉闊,才臨時戴頭盔,這樣算不算違反傳媒道德呢? 表面證供:是嚴重違反新聞道德。新聞不造假;明明水靜鵝飛,戴甚麼頭盔?當天的情況,跟年前某台商層在科威特,明明沒有毒氣危險都戴上豬嘴,有甚麼分別?那頭盔和那豬嘴,都淪為記者的表演「道具」。或說,記者所為,只為表達氣氛,有何不妥?不妥在於當時是現場報道。做拉闊是目的,就是為了讓觀眾安坐家中,都了解到當時在當地「正在」發生甚麼事,而不是「曾經」發生甚麼事。如果你做扒(standup)時才戴上頭盔,而當時又的確危險,哪怕你的報道是在午夜播出,沒有人會怪責。選在拉闊時做,卻傳遞非現場信息,就是錯,是造假。想強調的是,真假不是價值判斷問題,是事實與非事實的問題。假,不會因為「公司規定」等其他原因,而變成真。 不過,公平一點,那記者可以有抗辯理由。例如,如果她有足夠理由相信,當時她的處境有危險。我也曾在衝突現場採訪,老實說,認為南韓農民沒有採用暴力的言論,是低估事件嚴重性。如果搶電視台採訪鐵梯隨處丟,結果打在記者頭上「爆血」,都不算是暴力,請各位介紹新字典,重新界定暴力的定義。你可以說這是公民抗命的一種方式,甚至同情他們,但不可以說,他們沒有使用暴力。曾採訪的記者有部分人受傷進院,大家知道嗎?所以,不能光以「戴頭盔」,就指摘記者。何況,即使是衝突最激烈當天,也有數以千計湊熱鬧市民,沒有任何防禦裝備。他們沒有危機意識,不等於情況不危險,更不能因此強求連記者都不可以有危機意識。 因此,是否違反新聞道德,關鍵在「用心」兩字,即是那記者是否別有用心,還是真的出於自身安全考慮。如果是出於安全考慮,大家最多可以指摘她判斷錯誤,不可以指她不道德。是有心還是無心?我和你都不知道,所以,無論支持那邊,都口下留言較恰當。 二、有回應說,記者都要「開飯」,誇張甚或失實也無可厚非,要怪就怪大眾品味低。此言有兩壞:一壞是專業修養。若如所言,何必有新聞學?何必有新聞專業?何必要求傳媒擔當第四權?記者每天只需跑去做問卷調查,然後按口味說故事就是。對,是說故事,因為根本談不上報道。猶記得當天大學,老師再三叮囑,是報「道」,不是報「導」;「導」有方向之意,而新聞,不應有預設方向。現實跟理想偏離是現實的不幸,把不幸看成理所當然就是讀者自己的不幸;不幸者,明明有標準確保傳媒沒有「愚民」,然讀者卻拱手相讓,還認為這樣做,才夠踏實。 這回應還指,讀者應該有自我判斷能力,不必盡信傳媒。這就有趣了:既然不打算相信報道,讀來幹嗎?之後再判斷,請問憑甚麼判斷?難道要自己親自到每個場合,親耳聽每個消息,親眼目睹每件事才算?這回應說法,基本上是容許傳媒誠信破產,也推翻了傳媒的存在價值,很危險。 此言二壞,是壞做人品格。即使不要求做到儒家所言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也不要提倡為半斗米折腰吧。好了,就是要贊成為米折腰,如果是我,基於人皆有之的羞惡及是非之心,恐怕也會說得有點不好思,而非大剌剌地,彷彿為餐飯出賣自己原則是天經地義。人有為有不為,不能沒有底線。 那麼,「淪陷」算不算底線?套用二次大戰香港「淪陷」的例子,如果當天灣仔真的淪陷了,恐怕現在投訴被不人道對待的,不是農民,是香港警察。所以,很明顯,當天某報的標題是錯了。問題是,這是否嚴重?有回應認為,沒甚麼大不了,因為只是標題二字,內文沒有作假。我有理由相信日本歷代首相跟都是維護同一套邏輯,所以日政府才會到今天依然堅持自己有道歉。漢字之需要數以萬字,正因為即使同一個意思,我們也需要以不同的詞語,來指明不同的程度和差異。而每一個詞語,又可分為褒、貶、中立三種類別。正如不開心,都有「不開心」、「傷心」、「傷痛」、「悲痛」和「痛不欲生」的分別。 套用在那標題例子,「淪陷」二字太重,是用錯了。「錯」者,即沒有事實根據,即是假。易言之,當天那標題,是新聞造假。重申:假就是假,不要以只是標題之類渾詞開脫過去。而新聞不應容忍假。 不過,是否應如密斯李所建議,用「混亂」呢?我又覺得,這詞亦不恰當。我們會說,年近歲晚,扶老攜幼逛年宵時,情況混亂。我們亦會說,地鐵故障,乘客爭相恐後上巴士,情況混亂。這兩個「混亂」,都沒有暴力的意思。而我始終認為,示威者當天有使用暴力。暫時我能想到較好的字眼,是「騷動」,較「騷亂」少了打家劫舍的意思,卻較「混亂」激烈。歡迎指正賜教。 MissLee︰正!

2005年12月29日

踢館

(養眼) 李太笑,被人踢館啊呵。她心裡沒有說出來那句是,抵你死啦,平時份人招招積積。用字嘛,都是老薑辣。 講被踢,吾等黃毛小子拍馬都追不上其他大bloggers。寫不出有份量的文章,想有人看也難,何況被踢。放假,回覆各家之言當寫作練習,甚為有益;換作平日,備課的精神也擠不出來,更不要說要與高手過招。 我在下面的回覆說,自小便怕與人爭辯。中學時代,上台演講,頗有台型,因為事前能好好準備,加上樣子招積,戚眉戚眼,勢頭搭夠。但從來都怕辯論賽,特別記得第一次出賽便與國際學校對壘的窘態。即時對台,被人打得落花流水。欠缺內涵素質,是「台型」無法彌補的。 工作數年,認識的人多,便知世界之大。但聲音在耳朵四周團團轉,一堆人在自說自話,各走各路,又激辯勉強對方接納自己的觀點,何苦。好像有些人聽看陶傑,邊做邊罵。他有時無聊又吹水,但過癮抵死,少一點幽默感的,又何故要作賤自己。試過有一年學校只代訂某報,其立場我讀到爆血管,自此不揭。家裡有數本週刊也從不翻閱。 思想的交差點不是不能匯合,但要花費的氣力實在很大。要把兩條大纜拉近,也不錯啊,為何一定要交合呢﹖這幾年學懂了,我的話,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就像愛情,又怎能勉強呢。

2005年12月28日

致一個看不過眼的記者︰

我聽不到你說話的聲音,但我覺得你說話很大聲。 讓我們先回顧你說過什麼。 「先 想請問misslee,你當晚有看鄺美鳳戴頭盔的直播嗎?除了頭盔,你還記得她說了甚麼「加鹽加醋」,你認為是與事實不符的報道內容嗎?為人師,都要搞清 楚事實,你雖聲稱讀新聞出身,大概不知做電視直播是怎麼一回事吧?面對鏡頭,要全神灌注,在數十秒內流暢道出簡明的事實,不可怯場,也容不下分神。 事 件中電視台女記者當日做直播的背景,之前發生了甚麼事,恐怕你這位自詡中立的老師,也未必有事先向學生或你的朋友說清楚吧?當 日是開幕日,下午四時許,韓農在鴻興道示威區外,與港警發生第一場衝突,本人由頭到尾都在現場,我要強調是在工作採訪,而非八卦,韓農將燒著的棺材,大力 推向警員,又開始暴力衝擊,(暴力二字用在這裡,是事實的陳述,而非主觀,)警方回敬以胡椒噴霧,之後一直到晚上九時許,鴻興道一直是示威者與數百戴上頭 盔和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的對峙點。 這,就是那位女記者在直播時戴頭盔的事件背景。開鍵問題:為何直播才需戴頭盔?其實部 份電視台在這次採訪有一條指引,若在有示威者與頭戴頭盔的防暴警察對峙的現場做直播,一定要戴上頭盔,例如,同一間電視台,一連多天,包括當日,都有在維 園做直播,但從沒戴頭盔,以misslee的理論,戴頭盔可增加觀眾趣味,何以不戴?倒自已米?理由是看有沒有潛在危險。 再看那位女記者 當時背對 南韓示威者和防暴警察,(因鏡頭以此為背景,她面向鏡頭,必然背對衝突點),請教你這位miss,記者會否知道,甚麼時候背後會突起衝突?示威者(為示政 治正確,應改為「示威者或警察」)會否忽然情緒失控?何時可能忽然飛起一面盾牌或石頭,不經意地在記者頭上掉下來? 當時我在現場,每次看 到韓農向 警方逼進,也趕忙戴上頭盔,看氣氛鬆下來才除下,我很明白,不是在做直播的記者,非必要也不會戴又重又緊的頭盔,因我們隨時可走避危險,但很明白直播中的 記者面對的危險,再補充多一些資料,你提到稍後看見有些記者只戴眼罩,是受了市民的理力,就太想當然了,傳媒當然會考慮受眾的感受,但絕不會向不合理的壓 力低頭,戴頭盔或是戴眼罩,是由現場記者根據危險性和自已的判斷來決定,其他記者連日忙於採訪,有的連覺也睡不好,根本就不知道之前發生的這件事,再次請 問misslee,記者也是人,也有家人在擔心他們的安危,為何你不讓他們有保護自已的權利? 記者也會犯錯,我們知道這次採訪有不少錯 漏,要虛心接受讀者和觀眾的批評,反省自已,但不包括無理的指摘,做 老師,並非全能,有時也會無知,但重要的是懂得反省,我個人與那位女記者不熟,談不上是朋友,但我認為,所有針對該位女記者提出的攻擊,以及當日阻撓她做 採訪和直播的人,都是出於無知,若了解整件的背景,你們就知自已欠她一句道歉,其實不是欠她,因為她大概已忘了這件雞毛蒜皮的事,但你們欠的是你們的良知 和理性。」 MissLee話︰ 1. 我有看過鄺美鳯的直播,還看了很多次,因為同事替我錄起了。她說︰「在警方封鎖線對開的示威者人數,已經大幅比下午減少,現在只得幾個個別示威者在警方的 防線不肯離開。雖然在這裡我們看見示威人數比較少,但警方的戒備的警力一點也沒有鬆懈,仍然係築起…嗱,現在我們看到這裡的示威者除了是反對世貿之外,也 指有傳媒將他們抹黑,所以他們也嘗試阻止傳媒在此採訪。我們也可以看到在貨物起卸區的大部份示威者已在大會的安排下離開了示威區,返回他們入住的地方。」 然後鄺將直播交給方東昇,方也說示威人仕逐漸減少,警方防線已慢慢向前推進,控制場面。你很清楚我們的討論點︰為何直播才來戴頭盔﹖既然記者三次說示威者 人數正減少或已離開,警方的戒備也沒有鬆懈,何以記者需要在直播前才戴頭盔﹖ 正如你所說,電視台的記者只有數分鐘報道新聞,每一個關節眼都十分重要,正是 如此,記者更不可以在那數分鐘傳遞誤導的訊息。 你也可以參考在鄺美鳳身後的「阿雞」的記錄,內有當日部份的新聞剪輯,清楚顯示同日的亞視新聞裡,記者沒有帶頭盔。意見對你來說或許不太中立的「獨立媒體」也有這個討論或這個討論。 可以聽聽Tale兄的現場相片記錄。要看書也可以,請參與Susan Sontag的On Photography如何討論相片枝節與影像政治。 2. 我從沒有說過該女記者的說話「加鹽加醋」,而是指該頭盔增點了不少影像味道。我說過,事實上事後有消息指戴頭盔並非女記者而是TVB的主張,所以鏡頭後的議人仕將口號改為「TVB可恥」,大家可參照這條link。 多口說句,我也沒有主張什麼女記者要向公司爭取啊什麼的。撫心自問如公司真的叫我這樣做,我可能也會很無奈。傳媒往往的嘩眾取寵,與公司上層的無知與商業 原則有關。我先前與王兄的討論,強調的是傳媒不應以商業原則掛帥,完全沒有針對過該女記者,請翻閱。 我 這樣關顧強調「沒有針對過該女記者」,是因為你自稱 認識她,認為我們不應針對及人身攻擊她,借這處為她翻案。我也從來沒有在這裡討論過我是否認同當日騷擾她直播的示威人士,也請仔細翻閱。我針對的是身為攝 記兼記協主席的張炳玲竟漠視一個頭盔的影像威力,是不負責任的。 3. 講理所當然,大家不相伯仲。我從來沒有自詡過中立!我的學生也說我立場太鮮明,但我從不會在學校鼓勵學生去遊行示威諸如此類。如果當天校長知道我的政治立 場與他這樣南轅北轍,我懷疑他還會否聘請我! 我又不是在這裡打正旗號報道新聞,寫BLOG是「抒發情感、批評文化政事、提供資料、對自己的一種治療」(請 參考Hong Kong Blogger Survey),但從沒有調查Blogger有否中立報道(對新聞業感興趣一項倒是有的)!況且有關世貿影像一課我在一月才會教授,又何來「之前發生了甚麼事,恐怕你這位自詡中立的老師,也未必有事先向學生或你的朋友說清楚」呢﹖ 4. 我「雖聲稱讀新聞出身,大概不知做電視直播是怎麼一回事吧」,你的假設只能基於一個事實,就是你我相識!是嗎﹖再者,「做電視直播…面對鏡頭,要全神灌注,在數十秒內流暢道出簡明的事實,不可怯場,也容不下分神」,與帶頭盔的影像關聯在那﹖ 5. 我只能說,我唯一做得不好的、沒有在這兒澄清更新的,是原來、可能是TVB叫鄺美鳳帶頭盔,而不是她自己想戴!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做即時新聞Blogger喎! 6. 正如你所說,老師並非全能(唉,我幾時講過我全能﹖)記者也會犯錯,所以請不要自恃記者身份,站在道德高地,將我以我老師的身份批判! 7. 讀罷你的回應,如果你真的是記者,我仍然會說,「香港傳媒,你羞恥否﹖」 Tale 兄的回應︰ 承 上匿名者言「部份電視台在這次採訪有一條指引,若在有示威者與頭戴頭盔的防暴警察對峙的現場做直播,一定要戴上頭盔」如此言非虛,則電視台製訂有關指引 時,有否明確定義何為「對峙」?個人認為,若是指引並不清晰的話,記者應該有責任判斷當時的局面,是否有需要以某種裝束出現在不在現場的觀眾面前。 如 法例 訂明凡進入建築地盤的人士,必須配戴安全帽,這是社會大眾都知道的,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如需要進入地盤報導的話,則有責任配戴安全帽,而觀眾在觀看有關新 聞報導時,從畫面所得到的首要訊息是:地點是一個建築地盤,而不是那是一個危險的地方。回 到這次關於MC6的報導。 我自認是個怕事的 人,但我可以以第一身的經驗告訴你我曾經不只一次看到某台記者在「平靜」「安全」的情況下以「全副武裝」作現場 報導。記者當然也是人,會傷會死,然就本人目擊,除非天降隕石,否則那些斯文的電視記者先生女士們,恐怕連衣服都不用弄亂。我甚至親眼目睹某台記者在出境 前,有人在旁細心地幫他整理好出鏡時應有的陣勢,包括幫他把那本來就戴得很穩的頭盔「扶好」。鄺小姐的例子我不好說,因為我沒有目擊。然而的確有部分電視 台記者在出鏡前,經過「細意打扮」,而這些「細意打扮」,往往是在塑造事實而多於報導現實。 回應之時一個看不過眼的記者再回應︰ 如 果何謂對峙的常識定義,都自認不知道,請不要做記耆,也沒有資格胡亂判斷記者的行為。我在上篇留言,已將當時事件發生前後的情況道出,例如數小時前有韓農 在同一地點,和防暴警察激烈衝突,將雜物拋高擲向警察,警察也有還擊,六時許之後開始平靜,但仍有數十韓農堅持不離開,認為警方抓了他們五位同伴,要等到 同伴回來現場才肯走,全副武裝的警察一直組成防線,最近的和韓農相距不足五公分,我講的情況,當日有很多起哄的閒人,和各方傳媒在場目睹,有誰在場,認為 我講的不符事實,請站出來和我對質! 請問misslee,你會否和學生講解,說這不是對峙?如果你也認為是對峙,請教教tale吧,我沒 有o甘好氣了.這 位Tale,講到最尾,原來沒有目睹鄺小姐的個案,我很想找一個大大聲批評過這位記者的人,說一句,我拍心口擔保,在記者面向鏡頭,背向對峙的雙方之時, 不分百不會有突發意外,不會有任何東西被人拋擲,也百分百不會擊中正在做直播,毫無防擊之力的記者,若有人敢這樣說,我下一個問題就是,在當時的情況下, 這保證有科學根據嗎?這保證值幾多錢?可能你們這些善於批評別人的大帝,不善於了解社會現實,若在全世界都看到有潛在危險的地方(例如身後有成排防暴警 察),那怕危險經非精算師的旁觀示威者起哄者,如tale之流計算過,說有多低,只要記者在這樣的環境下,不作任何保護措施就做直播出鏡,一旦出事,保險 公司都大條道理不賠,到時你來賠番個兒子或女兒給別人的父母?你賠得起嗎? 至於所說的某台記者,在tale「認為」是「平靜」「安全」的情況下,「全副武 裝」作現場報導,到底是否事實,由於tale沒有提供時間地點,變成死無對證,總之係人一聽,都會判所有記者死罪,總之係記者衰,否則人地怎會冤枉你? <「記者當然也是人,會傷會死,然就本人目擊,除非天降隕石,否則那些斯文的電視記者先生女士們,恐怕連衣服都不用弄亂。」 看 到tale說的這一段,令我 這做記者的也一陣心寒:原來在如tale君之流的眼中,若非天降隕石,否則即使連防暴警察也戴頭盔的情況下,記者也不能隨便保護自已,因為會犯引起公眾恐 慌和抹黑的死罪,就算你們同情韓農,將全部同情心都給了他們,不能分些給香港的「可惡記者」,也請留些人性,給他們的父母吧?tale又說:「我甚至親眼 目睹某台記者在出境前,有人在旁細心地幫他整理好出鏡時應有的陣勢,包括幫他把那本來就戴得很穩的頭盔「扶好」。整理儀容出鏡面對觀眾,是對自己和觀眾的 尊重,連這也是罪?又是令人一陣發笑:假設若記者披頭散髮出鏡,連頭盔也歪了,tale之流或當晚在電視台直播時在旁起哄的暴民,又會大力鞭撻,說記者有 陰謀,有心抹黑現場的混亂程程度,讓人以為現場兵荒馬亂...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最後,奉勸你們一句,不要以為香港人的心靈,和你們一樣脆弱,看到 個頭盔就大驚小怪,多數人都只是認為,記者在一個有潛在危險的地方,盡量保護自已,看到戴頭盔的記者,就將所有韓農聯想成暴民的,是你們自已! MissLee話︰請不要稱呼人家「~~之流」,你與人素未謀面,又知人地係流﹖

2005年12月22日

喜酒.小食部.道不同

每次收到朋友的喜酒請柬,我的眼眶總會濕潤,思緒飛回十數年前的學生時代。自己的樣貌長不大,走在街上似細路,就特別對身邊朋友的成長感到驚訝。明明昨天 才坐在操場一起喝維他奶,爭吵芝麻綠豆小事,她現在怎麼會走得這麼遠,還穿著露肩緍紗嫁人去了!雖然相互的路愈走愈遠,兩家漸成陌路,還慶幸有過快樂的中 學時代,成為過好朋友。 祝福你倆。 *** 我看著學生會開會。他們在討論如何向校長爭取設立小食部,因為上層一直覺得開小食部好煩,要向教統局和校董會申請這個那個。現在有小食機不已是很好了嗎﹖ 對學生來說,小食部和小食機,不同就是不同。巨人們似乎無意避開行政的煩瑣,蹲下一點,從學生的角度去想想。 有幹事指出,如果上層不同意設立小食部,就退而求其次,爭取增加小食機食物的種類吧。另一位幹事則反對,擔心路途走歪了,便妄想可以達到設立小食部的最終目標。 我笑說,那你們的小食部方案,選擇除非一步位,否則原地踏步,還是見好就收,小小甜頭都照單全收﹖他們笑我睇新聞睇上腦,雖然,最後討論又不了了之。 *** 年青人的麻木和盲目,也頗教人吃驚。 九 月教迪士尼樂園,對迪士尼設計的遊玩守則,例如樂園可在場內隨時搜查遊人的隨身物品,或不可自備食物飲料等,有學生認為無所謂,因為「入得人地地頭,就尊 重人家規舉」。我難以說這邏輯有誤,但那種輕易接受由上而下的「指令」,不帶思毫反思,套用時下年青人的用語,真係「O晒咀」。 想起早前網上熱烈討論過一個大學生回國內交流後對六四的「重新認識」。(可參考熊一豆的舊文) 或者,像敝校學生見到農民與警察的衝突畫面,竟然大叫「好睇!」「好想落去一齊打!」「勁啊!」一邊看,一邊笑。對暴力的麻木與歡迎,叫人心寒。

延伸閱讀︰思存的警權

或者,上星期有朋友在下面討論傳媒報道世貿事件時的手法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傳媒基於「成本效益」與記者「都係搵餐晏姐」(大意)的原因,以較煽情的手法報道無可厚非。這種想法我接受不了,並簡化為疏於思考求証的結果。 如情況發生在學校,我知道不可勉強推銷自己的想法,簡佈各方觀點後,便任其自由選擇。我無法明確指出那方的「邏輯」較正確,因為雙方都已建基於自己的立場討論,兩條路難有重疊的可能。 在社會整體的大事大非上,我們又有多少勇氣繼續抗爭下去﹖原地踏步,還是照單全收﹖我想做人應該不失自己的宗旨與是非觀吧。

2005年12月19日

凝視詭異黃昏

那是個詭異的黃昏, 所謂暴民走在街上,搖旗吶喊,明知是遊戲一場。 天空昏黃,霓虹初上。 直昇機在盤旋,轟轟轟,膠著一陣凝重。 這是個凝視城巿, 巿民擔當遊客 / 記者角色。 舉起相機, 無視淪陷圍城, 站在柵欄高處。 人人有雙凝視眼,扛起七咀八舌的評論任務。 示威人士在跑,我們也跟在後面跑。 呼吸一陣催淚彈, 嘗試嘔吐大在, 在這太平盛世, 遊戲一場。

2005年12月16日

看風駛悝

香港真是靈活的人 你可以說是善變,難聽點說是看風駛悝。前兩天才形容南韓農民是暴徒,今天又說三步一跪贏盡港人心。國際傳媒雲集香江,本城花草樹木讓人全程針孔攝錄,醜態盡露。各路急急調節報道方向,但我絕不相信是受了批評後反省的結果。

香港傳媒就是這樣天真簡單 你也可說是膚淺。人家拋擲兩個水樽推撞幾下,便形容示威人士是暴民;昨天跪兩跪,本地記者也就腳仔軟,讚揚農民和平。報道取態完全給人牽著鼻走,怪不得我們的警察也給人搶了盾牌後獲發還 咁單純,玩死你囉。

長今精神 港人動容 (東方)

示威韓風贏民心 港人糖果眼罩相贈 (明報)

最 有趣是為何人家的示威需要香港人的認同動容兼民心呢﹖示威人士的目標是恆溫房裡那幫人,又不是香港人。我們提供場地,讓世界各地人士能聚首一堂。問學生香 港舉辦世貿有什麼好處,答曰︰「如果達成協議,可以幫香港貿易慳唔知幾多萬關稅。」我話唔好意思,答案與問題的層面不同,無論會議在何處舉行,若達成協議 都會慳到關稅,同會議是否在香港舉行無關。主次有別,大家分清楚好。

唉,我都係想講一句,單純囉。

***

今晚傳媒春秋講傳媒採訪世貿情況,分析了本港報道世貿消息較多的明報及蘋果,比較兩份報章的報道篇幅,發現兩、三天下來,世貿場內新聞,只佔世貿總報道內容的兩成,其餘都是衝突場面。

節目又提到無線鄺美鳳開幕日出鏡才戴頭盔,讓示威人士鬧到七彩,記協主席張炳玲竟然話︰「保護自己,又無阻礙到大家(示威),我覺得這個要求(除頭盔)不太合理。」張炳玲,你自己係影相既,應該明白影像每一個小節都影響讀者接收的訊息。記者出鏡前才戴頭盔,表達的視覺效果清楚不過。中大新傳學院院長蘇鑰機仲攪笑︰「記者要向觀眾傳遞訊息,(表示)我們很認真,現場很刺激,這件事很重要。」記者要傳遞的是客觀訊息,無法百分百做到,也不用在旁加鹽加醋。香港傳媒,你羞恥否﹖

2005年12月14日

騰晒雞

蘋果日報這張開幕示威的相片,簡直係奇相。 右邊警方的數目,與佔據相片左邊位置的記者數目,遠比衝在前頭的示威人士為多! 馬維騄昨日的的講話,也像一個對著學生瞪起雙眼怒髮衝冠的老師︰「你班野呀吓,我忍夠你啦吓,我已經好不滿,我而家代表全校警告你,你唔好挑戰我忍耐既極限呀吓!」但其實呢個老師對付頑劣學生的經濟驗尚淺,鬧到自己已經騰晒雞!

2005年12月11日

世貿前夕 街上偶拾

週六逛駱克道,賣磁磚的老板娘對著電話低吟,「係呀,下個禮拜最好唔好開門…世貿呀嘛,封路呀嘛,唉。」 巴士上呀叔又話︰「下個禮拜唔好出街,封路塞車嘛,咩野WHO黎開會喎…。」呀叔講得出WHO又無後接一句粗口,已經好俾面。 週日由灣仔過渡銅鑼灣,心理因素作祟,覺得遊客特別多。猜度是達官貴人還是示威者,側耳傾聽說的何方語言,有國語有韓語也有日語。不論是誰,見他們舉機拍照,都對香港的霓虹光管金漆招牌特別有興趣。他們拍了的照片會怎麼用﹖是紀念一個繁華的城巿,還是印證這個糜爛的都會﹖ 香港是舉辦世貿最恰當的地方,尤其銅鑼灣是資本主義表現最狂的寶地。所以香港也是反世貿最適合的地方。我們需要反思,但我們真能反思嗎﹖往渣甸街樓上女子佐記取修改好的褲子,下樓時看見兩名印傭停在梯間,猶豫了一會,二人沒有再往上走。樓上在販買著辦公室女郎的服飾,不知她們有否繼續在樓下的佐記買什麼。 我看著自己手裡抽著一袋子的衣服,回答不了自己對自己的質疑。店舖門外支聯會在擺攤,我又捐了錢去贖罪。 近來世貿的文章看得多,字裡行間舖陳許許多多的數字,折射出農民在世貿要求開放巿場下的慘況。世貿的表決方式與法律文件的文字遊戲,讓貧窮國無法在富國開動龐大的遊說機器下說不。 自由貿易好不好﹖教學時我引過這樣一個。2004年,泰國告上世貿,指歐盟對糖的大量補貼,使泰國的糖無法以合理價出售到歐洲。世貿最終裁定歐盟的補貼違反世貿守則,要求歐盟減低對糖補貼。泰國高高興興,但這不是大團圓結局。從前為荷蘭殖民地的毛里求斯,輸出歐洲的糖一直享有補貼與免關稅待遇。世貿裁決下,毛里求斯再沒法獲得出口優惠。糖是毛里求斯的經濟火車頭,佔國民生產總值的6%,不少糖農在新措施下前無去路。 取消補貼,好嗎﹖繼續保護措施,好嗎﹖教育學院的老師看過我的世貿教案後,反問一句,為了支持貧困弱小的一群,我們會願意為咖啡糖米香蕉長期多付點錢嗎﹖你去問問學生吧。 問題觸動了我。我還未有機會問學生。世間沒有明確的答案。 學生問,既然世貿的制度不公,為何各國不改變這個遊戲規則﹖我在思存那裡留言說︰「教世貿,學生話,咁世貿咪好衰囉 - 我想這是樂施會或什麼聯盟期望的課堂結果。我接著答,其實世衛呀世銀呀呢d組織的『戰績』都不遑多讓,『小朋友,世界就係咁現實囉,邊個有權力就邊個大聲d…好黑暗嫁。』我絕對相信自己的說話,但答完失落得很。唯有再補充︰『所以我唔想個世界係咁,更唔想學校係咁,我仍然希望你地可以改變世界。』算係對自己工作和良心的一點交待。」 在報章大字標題指示威者殺到之間,我們仍然要多想想。

2005年12月7日

鄧燕娥

新一期壹週刊文章指,民間監察世貿聯盟主席鄧燕娥「加鹽加醋,擺農民上抬」,批評聯盟「壟斷」本地記者接觸來港示威的南韓農民,大意是向農民洗腦,讓在香港人生路不熟的南韓農民,向聯盟交出在港的行動權,示威與起居飲食讓聯盟代辦。報道又質疑聯盟翻譯在記者會傳遞農民說話斷章取義,及批評鄧燕娥誇大農民在港示威情況。 暫且不考究壹週刊報道的主觀成份,前兩星期帶學生到中大參加一個世貿講座,倒與鄧燕娥有一面之緣。 之前心裡已經在想,何以香港突然出現一個「民間監察世貿聯盟」。聯盟的成員是誰,他們的組成、架構、目的、去向、行動,對吾等小輩完全是一個謎。除了買橙買電話怕示威塞車外,又不見得香港人關注世貿議題嗎。既然香港有「盛事」,傳媒須要代表組織唱反調,迪士尼開幕也有「獵奇行動」扶持,單一個樂施會又略嫌沉悶,民間監察世貿聯盟這時平地一聲雷,便容易理解。 從去聽講座前的報道觀感所得,一直覺得代表聯盟發言的鄧燕娥,就是一個很多說話的師奶嘛!措詞激昂煽動、簡化,你叫我舉例我舉不了,總之有如此感覺。 那次講座我便問鄧燕娥,聯盟如何介定自己的代表性﹖她指聯盟不會覺得自己很有代表性,既然外國有團體打算來港示威,須要中介人接洽,國際工會網絡又一向有聯絡,她與聯盟便順理成章成為牽頭人。鄧燕娥表示,聯盟與這些外國組織裡,並沒有單一立場,聯盟的角色是聯絡者。 我想,這些團體示威,會不會像我們124去遊行,大方向想近,訴求百花齊放,求大同、存小異,只是一起出發,好有個照應吧。 儘管我仍然認為聯盟或樂施會等組織立場與簡介,有不少可斟酌之處,自從這次講座後,倒認為鄧燕娥不一定是傳媒中的潑婦師奶,我也才知道鄧燕娥出身電盈工會,說話不一定狠毒激昂。但我也是從壹週刊處才發現,她是李卓人的太太…(but so what??) 最近有同事形容,迪士尼開幕與世貿會議,各學校都撥火教授,簡直是「全城厭悶大日子」。傳媒裡的反派代言人,來來去去又是那數個。雖多厭悶,藉這些百年一遇的新聞,大家反思生活,無論多膚淺,總比長期關注賺幾多,拓闊了思考空間。 行文間click入「獵奇行動」的網頁,發現對上一次更新已是9月了。這些跟著活動走的組織,如曇花一現、隨生隨滅,何去何從﹖抑或換一個方式,融入尋常社會,長期抗爭﹖可以一想。

2005年12月4日

25萬

正如放棄家庭茶聚也要趕快備好週一的課,因為要參與遊行的原故,無理由因為睏倦,而不去了結今天的心事,把相片傳上來。 25萬確實是超乎自己的估計。這陣子太忙碌,我這個教通識的竟也沒時間細嚼報章雜誌,滿腦子都是世貿世貿,也無法把握準確這次遊行的城巿脈搏。 我堅信不是10萬6萬而是25萬,肯定較2004年元旦的10萬人多,比0371的50萬人少。因為人群的身體接觸與街道空間的寬窄,沒法騙過我們這些遊行常客。往常警方開通3條還是6條行車線,群眾的秩序如何,我們都歷歷在目。 莫非警方如老師一樣,為世貿而忙碌得無法為是次遊行把脈﹖空間規管了人群的行為。灣仔交通曾在下午4、5點的時候完全停頓,電車排成一條綠龍停頓在街中心,乘客走清光了,記車形單影隻坐在上層拍攝,偶爾有三兩長者還坐在車上,向車外的人群歡咪,司機卻已棄車不知何去何從。 我想起大埔的鐵路博物館,一排排空置的火車,任由遊客上落遊玩。城巿歸還了他的主人。 空間由誰掌管﹖巿民,還是當權者﹖路面開放與否,是警方的決定。但沒有遊行人士的突圍而出,也沒有三開六的結果。所以儘管新聞指灣仔的交通停頓,是因為有遊行人士私自越過行車線,警行被迫棄三開六,為何警方又不順著遊行形勢應變,自行開啟東行線予遊行人士﹖是蠢,還是有心製造遊行人士的混亂場面﹖我不知道。如警方能提早開放路線,不但能搏得巿民喝采,也能減少衝突出現。 *** 致各友好︰這陣子實在是忙,如未及回覆留言,請見諒。每一個我都有用心去看的。

2005年11月25日

民粹式動員

學生的事情,有時令教師不只頭痛,更是一種傷。

學校第一屆學生會選舉,同學表現的民粹主義叫人吃驚。

臥虎藏龍》裡碧眼狐狸得悉玉嬌龍自小便隱藏自己的聰慧後感嘆,「這個年紀便有這樣的壞心腸」。我今天也這樣感慨。

今 年學生會只有一個參選內閣,有學生玩 情緒、玩針對、倒內閣,並非不普遍。兩星期前這些風便已吹入耳,不過一直心想一小撮學生又可以怎樣。接近選舉日,有學生洗班房煽動其他級別投不信任票, 又有小道消息指,煽動部隊發放假消息,抹黑內閣成員。由始至終有部份學生不喜歡個別閣員,成績好,品德佳,讓老師疼,就是死罪得人厭,於是麻煩就這樣來 了。

內 閣拉雜成軍,軍心渙散,對答敷衍是一 條罪,相信因此流失一些信任票。但煽動部隊將個人情緒私利轉化成公器,甚至誹謗其他同學。恕我失禮嘆,這些學生縱是名牌滿身,卻是金玉其外,心腸壞得透。 反而欣賞一些投反對票的學生,至少他們能指出,內閣對答不佳,令人頓失信心,這才是一個合情理的反對理由。

我傷,因為這些學生都是我一手調教過的。我嘆,過去幾年立法會區議會選舉,無時無刻不提醒,負責任的選民應如何投票。看來一點作用也起不到。

或談同樣發生在今天的事。有說大話前科學生未做妥功課,再次睜大眼說謊,道功課跌了落地科長看不到,所以遲交。他不知道,科長早告訴我他未做妥功課啦。任你名次考得高,也是社會一個敗類。

或許,我們成人世界就是這個樣子﹖一頂「暴民」的帽子蓋下來,就把人定性了。語言暴力,我可有反抗的力量﹖

建設正確價值觀的山很高很大,老師很渺小,有時這個山不知怎樣推才好。

2005年11月23日

時光見證

(1)

星期二在我在課室咬手指,才知道又過了一星期。每逢這堂課我便會咬,換句話說,手指上那塊皮只有一星期的生長期。快埋口時,皮與指甲間生成一個小缺口,我在那缺口,又重新撕開手指皮,週而復始。

(2)

那天跟小三的學生看一幀911的照片,若干小朋友竟然問,什麼是911。才不過四五年前的事,對新生代來說已是化石時代。所以有些東西須要堅持,六四必提,七一要講,讓薪火繼續。

(3)

對時間失去了敏感度,前方的目標忽爾消失了,人迷失在霧裡。我的時間當怎麼過,未來計劃什麼應變方案,沒有了。放工仍然會買麵包,但放假到哪裡去﹖不知道。

(4)

有沒有試過自我delete﹖在電郵海中,把過去過期電郵慢慢delete,刪去從前的自己,讓那,無法再回頭。

是需要點勇氣的。

2005年11月17日

教育聯誼會

放學去了某學校聯會舉辦的通識觀課研討會,我觀賞的課題是「報看天下」。老師的表現合格,課堂內容是坊間普遍的教法,叫學生比較本地不同報章的特色,包括內容立場、圖片多寡、體積厚薄等。體諒老師要在短時間內表達很多(為什麼觀課便要表達這麼多呢),但這節課尚有不少可改善的地方(即有很多可批評的地方)。學生做的少,老師說的多,課節內容不銜接,這些毛病我都常犯,到教育學院的教授來評,便一定不合格。 以為聽完課,大家便坐在教室內討論,心裡正盤算禮貌的發言(批評、進言),誰知大夥兒要移師禮堂,與觀其他課題的老師一起「研討」,也罷。是次觀課共有五個課題,主持人邀請不同課節的小組代表老師,分享觀課後感。心裡「車」一聲,小組代表老師與示範教學的老師又來自同一間學校,內定既,自己友,無癮。 「研討」環節只有約25分鐘。於是乎,類似「通識教育真係對學生好有用」、「通識課學的技巧可善用在其他科目」、「老師能將教學融入日常生活」、「課題能針對學生的需要」等空泛評論群起而出。「官官相衛」式的報喜文化概念躍現腦中。會後想同示範老師傾兩句,他又趕著與學生「飲嘢」,回答盡是「係呀係呀係呀」,讓我知道「係呀係呀係呀」的回答人家問題,是會讓人感到不受尊重的。 老師連年都要出席這些教學研討活動,因為教統局規定老師每三年要持續進修150小時。研討會後才派發的聽講證書,成為老師留守會議到最後卻又不發言的最大誘因。我今天出席「研討會」遲到,負責人初時還說不讓我進場,怕我影響教學,我扁咀說「學校常有突發事件嘛」,才「破例」讓我進去。其實因為聽講證書上清楚列明修課時數兩小時,出席不足大會便很難做。 示範老師要準備充足,又要千里迢迢帶十多個學生來表演,誠意可嘉。但不能排除這些學校聯會舉辦觀摩活動,來個皆大歡喜互相滿足,這不又是維繫老師與聯會感情的上佳方法嗎﹖ 早知如此,就寧願去附近的商場逛逛好了。 含沙射影︰此聯會不少會員均為親建制學校。景像為建制文化﹖

是日笑話

「胭脂水粉」裡邊,熨了個二十年代髮型的主角讀報得知,化粧品來路貨「添美麗」原來過度使用化學用品製造,水銀成份過高,在美國全面禁售,與今天的豆鼓鯪魚被發現含過高孔雀石綠既過程係一樣既。而商天娥坐監個頭都電得咁靚。 好心d監製唔好咁馬虎啦…

2005年11月16日

地鐵

每天轉地鐵線是一場遊戲,賭贏賭輸靠運氣。 在北角由港島線轉將軍澳線,從長長的走廊一端走到另一端,對面線的列車是誘人的魚餌。清晨七時剛過,對面的列車分明剛剛到站,北角線這邊的紅男綠女,顧不得身世也要直撲上車,寧願坐在車廂,邊等邊重修奔波間凌亂了的頭髮,拉拉裙子西裝,好再上路。 有時又怪不得這一陣的燥動在重演。港島這邊的車剛停站,乘客穿過長走廊,卻要眼巴巴目送將軍澳的車子駛離,幸運者等三四分鐘又再開車,倒霉時卻會遇上學生,看報閱讀的時便這樣報銷了。除非只差數步,我甚少百米飛跑追地鐵。看見人家追車失敗,自己仍然儀態萬千地墮後,我心裡總會掛一個白鳥麗子式的笑容。 不知地鐵有否計算港島線乘客轉車需時多久,又不知地鐵公司有否惦記乘客目送列車進開的痛苦。什麼何婉容郭志強如此待客週到,好應該照顧照顧我們這些清晨乘客的弱小心靈吧。 *** 清子公主出家,是吾等暮齡少女之希望。夫婿黑田慶樹樣子嚴肅古板,雙眼向上翹像有點邪氣,甚至令我聯想到打老婆的舊式日本男性。而清子細細地瞇著眼,配一束清湯掛面,加上愛好雀鳥,性情溫和得不敢欺負她。 不過昨晚在互聯網看到清子與黑田的記者會,黑田拘緊的回答,「交波」予妻子時的溫柔的聲音,雖然這個男子的外表甚了了,也希望兩口子能幸福愉快。 黑田說︰「讓我給你一個安靜的家吧。」

2005年11月13日

好痕

這一刻我的腳踝癢得很,那裡長了很多小水滋,是前半小時心裡突然抽搐緊張然後生成的物體。把小水滋抓破,一個個血球生了在皮膚上。最後把惡毒抓破了,流出膿毒,身體就放鬆起來。 所以決定以寫blog來排毒。 *** 煲呔問,你地班人仲反咩姐﹖ 其實我們不是在反什麼,我們是想建立什麼。政府一次又一次轉變討論普選焦點。來個原地踏步或者一拍兩散,立會夠票不夠票,誰能上京面聖又猜度一番,現在又討論什麼上議院下議院,究竟我們要什麼﹖這個應該很清楚。既然0708已無可挽回,那就2012吧。民主派也好香港巿民也好,不抓清楚重點,繼續讓煲呔兜彎又兜彎,很快立法會通過方案,多幾個陳日君都救不了香港。 *** 就像週六家長日,我又中了家長的計。明明是學生犯規,家長來個道理大迴環,個衰仔又資優又情緒不穩你地學校通告又唔清唔楚,MissLee都過五關斬六將一一推卸,糾纏到最後家長一句我個仔有錯我地家長有錯,不過其實學校都有錯,可唔可以唔記學生小過﹖ 我怕煩,講了句「考慮下,睇下點」,大家happy 打圓場。其實應該學前輩話,「學校有錯罰學校,學生有錯罰學生」。規已犯了,現在來一個校方處理程序不當想推翻判決(我也不覺得學校有什麼做錯了),你以為學校真係社會縮影﹖MissLee係應該堅持立場,如同堅持普選有理一樣。 *** 教了三年書,我喜歡以一句「個仔係你既,唔關我事」來自我麻痺。校服唔合規格,母親大人以「校方去年執法不嚴」來替子女辯護;個仔態度差,因為佢資優囉;老師,你千其唔好咁大聲鬧我個仔,佢會憎你唔鐘意上你堂。連個仔成績唔好都話我地教蠢佢既家長都有。不打緊,個仔係你既,佢弟時唔養你唔好入我數囉。 *** 答港燦提到︰根據同事E提供的教統局通告指,凡在教統局註冊的學校,仍可獲豁免複印12份報紙及14份雜誌作校內教學用途,唯複印量不可超過校內學生總數的五分一,兼每月結算及傳真複印紀錄予香港複印授權協會。而教科書一向不在可複印之列,相信與其商品性質有關。

2005年11月10日

新聞中毒

罐頭送飯是大學住宿時應付日子的上策,豆豉鯪魚、粟米、午餐肉連送兩餐飯,現在驗出孔雀石綠,毒素在身體運行多時,兩者應該水乳交融了。

無人懷疑大陸食品的危險,可怕是消費者不能不相信政府與超巿私相授受,究竟政府要保護的是惠康百佳還是珠江橋牌﹖化驗證實罐頭有問題,就算假設少吃無妨,進食與否是消費者的決定,而非由超巿操控貨品價格,以低格吸引消費為它清貨,無良商人,非此莫屬。

但原來被視為空氣清新劑的植物都有毒! AM730今日引述廣州日報話有52種植物釋出的氣體,可能傳播過濾性病毒,雖然或與化學物無關,不過已叫人驚心動魄。揭後一頁,法國有小朋友吸入過量乾衣劑致死。現代生活無可奈可與毒物同在,百年歸老,我是已長出三頭六臂,還是變了腐屍讓千年後的科學家解剖﹖

相關︰熊一豆 - 去他媽的「以民為本」

***

第六版的新聞話,控告迪士尼公益日過份擠迫,要求退款的45歲男子,因血壓高猝死,索償將無疾而終。人生之令人手足無措,莫過於此。不知男子是否早知時日無多,用生命硬併一場,留個腳印﹖

***

繼虛幻的中藥港、鮮花港、數碼港,或者正貨之都,政府又來標籤個「複製刊物安全港!「安全港」是指在香港能安全合法地複印(不是每個已發展國家/城巿都有相關的法例嗎﹖),還是這是一條安全線﹖一條「安全線」被稱為「港」,抑或「港」者,範圍也﹖中文老師請賜教!

根據報道,條例指在以下情況下可獲豁免︰

1. 載於報章、雜誌及期刊(學術期刊除外)的作品,如在任何14日內,複製及分發數量不超過1,000份

2. 載於書籍(包括學術期刊)的作品而言,若在180日內複製及分發的零售總值不超逾8,000元

學校在一般教育情況下,如非複印出版社教科書或一些工具書籍,一般問題都不大,自己小心一點就是了。要在2星期內複印超過1000份的機會較少,除非作全校性研習之類的活動,而$8000元的價值對學校而言就更是寬鬆的決定了。

馬虎了結,很想睡覺。

2005年11月6日

規律、世貿、咖啡

這陣子作息有序,工餘活動排得密,生活反而平淡了下來。上車下車,簽名報道,坐下,在教室攤開一列書本或工具,一直渴望的安隱放在自己面前了,又擔心失卻生活的動力。原以為規律的生活能將早時混亂的日子重上正軌,不過日程排得密,時間用在趕路,休息時就真的要睡著了,看書的閒情在活動與活動間消磨盡,此為近期腦筋之不發達的原由。 生活上出現的小分岔,原能為平淡日子帶來衝擊,我卻承受不了太多的紛亂,只有在混亂與平隱的夾縫中游走。 *** 最近很喜歡「啪啪啪」,不是啪丸,而是把四四方方的紙皮石裁成圓形,然後排列一幅拼貼圖。看別的同學在拼蝴蝶呀紅番呀聖母呀的,自己的圖案卻解釋不出來,因為急就章想不出有意思的設計,就美其名為抽象圖好了。 初時拿著沉甸甸的鉗子,把正方形的紙皮石裁成圓滾滾,對沒耐性的我是很大的考驗,左支右拙像極小朋友初學寫字。第二節課回去交功課,我知道老師為我下評語很為難,索性直接下了一句不合格。這星期回家苦練,終於裁了一個圓形而不是橢圓形,縱使週邊還是起了很多角。 在那「啪啪」聲中,專注的威力,讓我找到了安寧。

*** 又是世貿。上回提到找尋有關世貿香港區會議的教材非常困難。這個星期又多想到一個難處︰WTO的網頁只要西班牙語與法語翻譯,如果其出發點是能照顧南美地區的需要,便已經萬幸,卻忽視了亞洲語體系的需要。不論日本,中國、印尼、南韓、日本都是亞洲主要的農工業國,忽略了這批國家,不就等於世界貿易缺了一塊圖嗎﹖ (又是要怪我沒有耐性閱讀那些英語條文。) 另外,某天與教育文憑的同學聊起,樂施會的資訊似乎是學校教授貧窮議題時的唯一選擇,世貿議題也出現了同一問題,老師們只有無奈一笑。備課時我常懷疑農業是否世貿會議最重要議題,而農業又是否只等於咖啡、棉花和糖。而當學生知道我的教學議題主要來自樂施會,那又有什麼問題會出現呢﹖ 到現在為止,12月的部長級會議仍未有議程,應與歐美各國還未達成削減農業補貼與關稅有關。今次香港會議的最大責任,是延續再前一次多哈回合未完的議題,即是說,服務業、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許許多多議題,在大眾傳媒中消失了。 當某一團體的教材成為主流的教材,視野之局限,情況與之前反明光社教授人權其實沒有兩樣。世貿之大,又豈是三扒兩撥便能梳理清楚,這卻不是樂施會的錯。 *** 說開咖啡,北京最近開了「中國國際咖啡業展覽會」(見新京報),展出及介紹京城有售之加啡。最有趣是有人提到選購咖啡與配合咖啡的需要,報道說陶器杯適合深炒及口味濃郁的咖啡,而盛載口味較淡的咖啡則可用瓷器杯。不知這是研究所得還是感覺呢﹖

*** 寫多一點,因為可能又要等一週後才有時間上來了。

2005年10月30日

是日新聞之悲涼

1830無線新聞 記者問小朋友,點解萬聖節好玩呀﹖ 小朋友答︰「因為可以嚇人囉。」 嘩,這是什麼教育來的唷。 記者問第二個小朋友,點解萬聖節好玩呀﹖ 小朋友答︰「因為…」呆了一秒,背後媽咪教路(因為可以扮鬼扮馬),所以小朋友就繼續答︰「因為可以扮鬼扮馬。」 這卻是不尊重小朋友意見的教育唷。 記者又問巿民,贊不贊成徵收膠袋稅﹖ 巿民答︰「梗係唔贊成啦。」(點解呀﹖)「無理由額外徵收囉。」 呀姑,答咗即係無答啦。 珠珠問師奶,擔不心擔心食雞蛋呀﹖ 師奶例牌答︰「都唔擔心得咁多囉,食少d囉。」或者「都唔擔心得咁多囉,煮熟d先食囉。」 以上答法可套入任何食物安全街頭意見調查。 傍晚最有意義新聞︰基督徒團體舉辦活動紀念萬聖節。 點解﹖因為萬聖節真身是11月1日的All Saints Day。之所以變在了10月31日扮鬼扮馬,是因為鬼怪不喜歡凡人慶祝萬聖的節日,專誠出來攪亂擋,人們才以其人之道還以其人之身,扮鬼怪來嚇走鬼怪。 明報 有關台灣民進黨以TVBS中資港資外資之爭,來報復打擊TVBS揭露高雄捷運醜聞內幕,明報有以下報道︰ 「民進黨立委前天(28日)對TVBS採取「抹紅」行動,指控TVBS是百分百港資,港資就是中資,同時TVBS董事長梁乃鵬是香港特區前新聞局長(實為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主席),因此TVBS是跟大陸裏應外合,想顛覆台灣。新聞局長姚文智則說,如果TVBS真的是百分百外資,最重處罰將被除牌。」 以台灣標準,新聞局長是手握控制傳媒權力之機構,將之與香港專門處理欣宜與肛門投訴的廣播事務管理局比較,實是對岸妖惑人心之術。吾要求胡國家主席不惜以武力收回台灣,儘快結束扁專政。 誰又說新聞是可靠的呢﹖ 是日明報最有意義新聞︰副刊摘錄Google中國區副總裁李開復的新書內容。 李開復在書中提到一件事︰ 「令 我震撼的是Google對誠信的執著。Google是一個「不做邪惡的事情的公司」。它絕不允許損害用戶的利益,也不允許Google的員工買公司的廣 告。我第一天上班的時候,一位新來的同事提出了一個「先發制人」的戰略。在別的公司,他可能會被認為是天才。但在這裏,他周圍的人馬上說﹕「這是邪惡的。 你希望別人這麼對你嗎﹖」然後,他很不好意思地收回了他的意見。這是我嚮往的一片「誠信」淨土。」 李氏現為Google人,吹噓自己的公司原應示為等閒。無論如何,我願意誠信的重要。 這令我想起現在學生的毫無誠信、輕視誠信的缺德。在一個抄功課等同叻仔、全班公開掩護班內同學說粗言穢語、說謊被捉仍可睜大眼辯駁甚至有父母力挺子女過失的年代,李開復的說話尤如當頭棒喝,卻令人心覺悲涼。

2005年10月29日

銀行

我知這個題目很多人談過了,但現象沒有改變。 屋邨銀行有五個櫃位,三個用來招呼卓越級存戶,一個照顧普通存戶,另一個用來處理特別事務,例如貸款與改戶口資料等。 週六早上,普通存戶如我,特多。我前面有六名用戶在排隊。排隊的頭十五分鐘,站在那裡翻雜誌,動也沒有動過,隊伍的後半部慢慢伸延出銀行門外,我離開銀行的時候有超過15戶在排隊。卓越級存戶有三個櫃位照顧,隊伍裡維持著一至兩個存戶排隊。當沒有貴賓在排隊的時候,這些櫃位都會服務普通戶,不過雖知只要卓越戶一個一個的排進來,那三個卓越櫃位便不會有空檔照顧我們這些普通戶。 排了半小時,只入了一張$167.5的支票。李太淡淡的說,算快囉。我沒有膽量將支票放住那個「入數快」的小存箱,因為其標明不會給我發收據。我也沒有戶口簿或月結單,我那張提款咭是大學時代申請的,要月結單便要額外收費。每月結餘對我來說,只是提款機小屏幕的幾束光影。 所以我喜歡替李太去另一間銀行入數,因為李太是卓越大戶,我只要拿張票,坐在沙發等數分鐘便有人接待。 排隊時想如果我是地盤工或洗碗工,以時薪支取人工,秒秒都是錢,如何有空閒到銀行打簿(用打簿機便快一點)入數辦理戶口業務﹖也難怪曾聽聞農曆新年期間,有公公婆婆坐在銀行一整天也兌換不到新銀紙入利是錢。 良心企業﹖只是部份機構得閒無事利用巿民模糊印象做的意見調查吧。

2005年10月26日

Starbucks Discoveries

不如睇下今期有咩飲。 台灣與日本Starbucks在7-11推出新冷藏咖啡Discoveries系列,有Latte與Espresso兩種味道。 非常有興趣收藏這個包裝,網頁介紹杯身以「美國西雅圖與義大利米蘭著名景點元素為設計主軸,整個杯身包裝仍以Starbucks貫有之藝術美學為主」,那圓點杯蓋則「延伸西雅圖與米蘭景色做為主視覺概念,塑造飲用咖啡時的星巴克氛圍」。杯旁更加了飲管,方便顧客隨時隨地飲用。 不過,看圖索驥,杯身似以紙糊。Starbucks做生意已到了妄顧產品質量的地步 – 只是我深信咖啡一定是熱的!而且紙杯盛咖啡是不可原諒的事(當然,飲用紙杯凍咖啡時我自會有自己的辯說)。Starbucks發行了幾年的玻璃樽咖啡是咖啡味牛奶而不是咖啡。 大家都知Starbucks最初的老闆並不是現時的Howard Schultz,他從一對拍檔手中買星記會來,詳情請拜讀Starbucks第一本的發跡傳記(致歉,我放了在床底,費事搵)。無記錯的話,這對拍擋初初對賣Starbucks頗猶疑,正正因為他們只是做一間小小的咖啡店,而不是現在的大型連鎖店。 Starbucks咖啡不只「連鎖」,更「便利」起來。店內的大沙發與爵士樂,又能否外賣﹖當街當巷買到的便不是那種悠閒這種生活態度生活象徵了。正如滿街菇時手袋,我又得去尋求新刺激了。 話說回來,日本的Discoveries系列由Suntory代為發行。其中米蘭Espresso口味在兩日內沽清,官方解釋無法應巿,9月尾至今仍未重新推出。 台灣Starbucks Discoveries 系列︰http://www.starbucks.com.tw/event/discoveries/default.asp 日本Starbucks︰http://www.starbucks.co.jp/ja/home.htm

女士

下午茶時段,身旁兩位中年女士,身穿套裝戰衣,談到皮膚愈來愈差,其中一個話要多食益生菌(飲益力多﹖)原來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又擔心子女置業。我在切雞翼之際,女士捉住女士手,原來女士在拭淚。 早有觀察指本城中級餐廳由中產有學識的女士們雄霸,手握紅酒高談闊論夜夜笙歌,但我總不明白,為何生活身邊總有這麼多女性在進進出出,無論是語言駕駛與職業進修。特別是駕駛學院,竟然讓我三番四次碰到長髮高跟鞋女子學輕型貨車與電單車。 閃閃金光背後我卻仍然相信本城女子寂寞。女子獨有的纖細,我不會強裝獨立。 最近自覺似呀嬋。換季尷尬期,未有耐置冬裝又無理由買夏天衫,日日臉青口唇白蓬頭垢面。天天背著個大包晝出夜伏,坐在地鐵裡用書本掩面。晚上躺在沙發上追大奧,學屋邨師奶做下瑜伽,星期日去看電影然後下午茶。 既然林海峰有首「男子組」,為何沒有「女子組」呢﹖女人三十都要關注下嫁,無理由女人四十才拍成電影喎。 「中環人收工除呔黑皮鞋收埋 穿新出經典復刻七零年波鞋 湊夠腳約下老友踢下波冇壞 細個既老友到晒  個個都肚腩大 新波衫波Boot 皮球衝出球場拉柴心情如小孩  仲扮活潑通山嗌波友 一黐埋 吹水懶詼諧 三張幾通處派 佢大力射左出界 身邊靚女走晒 我額頭禿鬼晒 仲廿歲仔咩 晒氣 係咪要想死 想死你都有排 車樓我點供晒 一身屁股的債 仲扮眼濕濕 扮晒嗡Dup 但係我都冇錢點借錢你還欠債 老友咪嘆氣 我點幫你 Babe 振振兩臂 拍拍背肌打氣 Babe 力要谷起 想當天可以孩子氣未要咩飛  今天爭爭氣男子組靠你 死仔 黎埋都甩埋死佬 玩得起玩埋 死仔包 爭乜鬼金牌一齊 跑唔完都跑埋 小球場一班耆英跑全場死捱 筲箕灣施丹大坑碧咸狂打柴 踢兩野個個斷氣個個煙癮大 老友記老過魯爾對腳鏈切去賣 呢班波當打時期攞小型球金牌 呢場全挽鞋 大啖白泡嘔得快口水都乾埋  踩波車拗柴乜筋都抽過晒佢淨係打Winning快 啤酒兩Jar隊晒 身紀有得好快 係咪要收身 減肥 食藥再搣脂 姿整過小女孩 返工我返足晒 我份人工減晒又未到炒得  未算死得 就算炒最多早退休暢遊世界 老友咪嘆氣 我點幫你 Babe 振振兩臂 拍拍背肌打氣 Babe 力要谷起 想當天可以孩子氣未要咩飛  今天爭爭氣男子組靠你 細個大家執波很快 個個大把瀟灑走上街 球場維記 行行企企 平台訓覺 魚翅我食到飽晒 要買合金爸爸即買 細個話知當街小個解 童年時你 童年時我 聯群結拜 成個世界我玩晒 老友咪放棄 放都晒氣 babe 振振兩臂 拍拍背肌打氣 babe 用腦谷起 一班啤酒肚在喘氣大晒腹肌 波波交俾你男子組靠你 老友我撐你 我梗幫你 babe 振振兩臂 拍拍背肌打氣 babe 射到飛起 今天點可以話知你仲放飛機  爭番一口氣男子組靠你」

2005年10月25日

備戰世貿

世貿香港部長級會議,政府建了專屬網頁推介,很多資料是從世貿主網頁翻譯過來的。對學生來說是沉悶了點,沒有專為學習而設的資料,資訊教育城也未建立專為教授世貿而設的資料庫。

最近報紙(明報、AM;星球好像也有)都興起弄個通識版,美名為幫助老師備課,連學校今年訂報紙,各大報亦贈送通識教材套及光碟。教統局亦終於建成了通識教育資訊平台

但如果認真拿起這些通識天書來備課,往往只有卡在口嚨不上不落的感覺。通識不單只要求學生教師「通通都識」,知識層面要廣,授課者的心胸更要闊,能歸納百川,匯聚山河,爆發澎湃的知識力量!(癲左…)

而 坊間傳媒現時能提供的通識指引,充其量能收提醒老師近期可剪存教授的新聞逸事之效,在備課與起草教案方面,沒有教育經驗的記者寫手,其實無法明白課堂的起 承轉合,和前線教師踏入課室的感受與需要。回應從前,做「靚」的時候,吾應常犯此毛病,對教育一知半解卻充代言人也。我常跟李太說,自己曾受傳媒訓練,又 教過書,通識當道,餓唔死掛﹖

教統的通識網站就更攪鬼,現階段其實是把諮詢文件搬字過網,相信需要一段時間才積存到一定數量的教案。而教案比純粹提供課題資料,對我的教學更有用,因為通過互聯找資料實在太方便了。

***

朋友話,我講野,實在愈來愈似教師。觀乎上文,唉,無錯咯。

***

政府世貿個網,最喜歡看「相片廊」,因為那些相片實在太典型,典型得像沒有計劃過行銷策略。開會當然不只是開會,旅遊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雖然對劉細良近日語政治潮流乃賣時髦玩意,甚有保留,但貿易處如此硬銷香港,真予人非常老套之感,實是急就章之網頁製作。

不詳,請親自細看。

2005年10月20日

第5號報告書

MP Posted by Picasa 許仕仁是何許橋王呢﹖笑騎騎讓議員貼支持普選貼紙並不能叫支持普選尊重民意。 報告指明政改目標要「讓市民大眾有更大空間及更多機會參與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 。」方案建議區議員有權選舉行政長官。維持界別制是無可奈何的緩急之計,其中讓部份民選區議員(勿論素質與組成)有份選特首已是報告的最大德政。 增加了的特首1600人推選團中,區議員總人數529,佔選舉團30%,雖其中委任及當然議員共129人。整個選委會增幅最大的是政治界別,除區議員外,還包括港區人大、政協代表及鄉議局代表。而原有功能界別共增加300人,沒有新增的功能組別。換句話說特首推選仍為中央政府的嚴密控制。立法會新增的10個議席亦只是小恩為,其中5個還要是區議會代表,極有可能是委任議員。 另外,基本法沒有規定07年或以後的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產生辦法,行政長官選委會人數來個雙倍,各界別人數增加。依稀記得選委會人數是每次雙倍上(可能因第一屆特首由400人選出,第二次則根據基本法選委會人數800),但遍尋基本法不獲。又,各功能界別增加的人數如何決定﹖如基本法真的沒有記錄,政府便得解釋數字的來由。習慣﹖ 叫我參加12月4日的爭普選遊行,我卻不想向民主派議員面上貼金。第5號報告書出台前沒有好好蘊釀民意,報告出籠後則喊打喊殺,直往區會委任議員的投票權裡轉。但我們的公民社會除了反對反對再反對,還有什麼可凝聚民意的路向﹖ 多份報章以「乞票」為報告書的新聞起題,立場顯然易見。明報的報道佈局(上圖)則令人非常失望,十足十許仕仁專版,版面以他三大頭相點綴,頭條報道也沒有為報告書重點內容點題,純以報告能否在立會通過為主線,而報告內容則叫讀者自己看附表!傳媒浴血戰的後果﹖往後幾頁的報道也是議員們與中央官員的口水。就算明報先前連續爆料,也不應假設所有讀者跟貼政壇無名氏們的吹風與消息,而不在頭條報道吧。Am730的報道更準短小精悍。

2005年10月17日

靜靜的生活

braCelET Posted by Picasa 我走在地車長長的通道裡,個人與外界用音樂分隔開來,雙腳只是無意識地前行。 我望著公車外的世界,人們的動作像與耳邊的聲音呼應著。那男的女的走路姿態,像與拍節混和在一起。 腦裡一片白。 看著老遠。想起今早碰裂了的膠手觸,裂口總欠了那丁點丁點,縫合間留下了絲毫,再也無法黏附。剛剛又弄錯了工餘活動時間,撲了空。急急坐車回家。我在攪什麼鬼。 我就此靜靜的生活下去吧。

2005年10月16日

小快樂

我喜歡買杯,買到李太下令要收手,其實才不過十隻八隻罷了,不包括被她跣手打破的幾隻。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就買,用新杯喝茶喝咖啡的時候,心境便平靜下來。

家中廚櫃裡的每一隻杯都有一個獨立的故事。有的是旅行的片段,有的是感情的回憶。這隻是越南,那個是京都。這個他說像垃圾筒,那個則是那年失落的冬天的紀念品。

圓圓的杯口,茶水盪漾著,時而清澈時而豐厚,支配心情的起伏。

也喜歡逛宜家。十塊八塊的家具小擺設,捧在手裡帶回家,換了那些用得破舊丟掉了轉頭又會忘記的小物。心裡想,啊 ~ 一個新開設。回家揮汗換枕頭被套毛巾,趟在簇新布氣的床上,甜甜睡個午覺。

也走到樓上的名店,兩千多元的手袋,衝動買回來無法細水長流。還是慢慢儲蓄再想想,當是給自己一個目標。

***

SIR蔭權說自董生辭職後,心情便像「坐迪士尼過山車」。他為何不說「坐海洋公園過山車」呢﹖海洋公園的過山車應該比太空山更刺激過癮吧。雖然過山車應是泊來品,但海洋公園好歹也是本土貨嘛。曾SIR脫口,倒反映了政府沒有裝載本土回憶與文化,求快求速的官僚心態。

昨天電視新聞報道,受訪遊客覺得海洋公園好玩過迪士尼,心都涼晒。仍不習慣迪士尼空降香港。

2005年10月13日

波係圓嘅!

民意調查顯示曾蔭權的施政報告得分66,比董建華的得分高出10分。又顯示4成8受訪巿民滿意今次報告,不滿意的只有1成多,但同時滿意度「一半一半」及「唔知」的受訪者合計也有4成3。換句話說,有幾多巿民係因為「曾蔭權」當特首而給予「高印象分」,而是次施政報告又勾起多少巿民關注,心裡有數。 觀乎今次的報告焦點,落在加強區議會職能(真乎﹖請看今天信報金珮瑋的分析)、縮減邊境禁區範圍、開設食檢署、在添馬艦興建政府總部等,與巿民的距離這麼近那麼遠。學校的初中小朋友要學施政報告,要尋找及理解一項與他們有關的內容,且看小朋友如何選擇。 *** 看神六升空便更悶。要說這是國家自行研發的航天技術我就無話可說,不過21世紀仍對在電視觀看太空人如何進食太空餐,如何飄浮和如何睡覺,你當我還是70年代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粟米片做早餐的典型美國家庭嗎﹖ 不如看電了頭髮的趙海珠,更好。 ***

或者看今日在樂文買的新書,伍晃榮既《波係圓嘅》!60蚊,有黃應士用英文寫序,極珍貴相片,捕足了伍晃榮與尹錦輝、蔡富華同報新聞的片段,有他細數名主電視主播,及伍晃榮談採訪原則與商台林彬事件等。今天最開心係呢樣啦。

2005年10月11日

中大普通人

假期裡收到「中大校友」。我叫這本小書作「俱樂部」雜誌,我是當然會員,卻又難以與雜誌產生共鳴。像今早有「幸」途經馬會,那陣高級的冷氣味撲過來,彷彿間忘記了自己為何在此,只想迅速逃離現場。

校友刊物的稿子都關於奇人奇事。出人頭地是當然訪問對象,內容則常以職業區分。過去幾十期的主打包括「中大烽煙主持人」、「環保中大人」、「法律中大人」、「警界中大人」、「抗炎(SARS)中大人」、「航空界中大人」、「新聞主播中大人」。幾時整個「教育界中大人」或「博客中大人」呢(應該投Florence一票)﹖我覺得做中大校友的編採都不是太難。

當然,突然跳樓撞車死亡也能當上雜誌裡悼詞的主角,年近四、五十又是中大校友活動的積極參與人士,都是刊物的常客。我時常覺得校友就只有殷巧兒呀俞靄敏呀香樹輝呀咁。

今期又話殷巧兒女士當選中大評議會主席。究竟中大評議會是什麼來的呢﹖我只知道評議會常就大中小教育事務發表意見調查,但影響力有多少﹖而新一屆的當選委員的畢業年份竟是6字頭和7字頭為主,就更令我覺得「中大校友」似俱樂部了。你可以說MissLee是當然會員,咁多口水就不如積極參與校友事務囉。

不過,我既無興趣 / 資格穿套裝GEL晒頭影封面,也未打算跳樓以謝天下,不如自己寫番篇「校友近況」,來表揚我這類「中大普通人」的威水史。

MissLee(9x新亞新聞,0x文化研究)

李校友畢業後便在社會載浮載沉,專注遊銅鑼灣超級巿場,亦是亂噴口水的高手。李校友近年積極參與教育事務,包括拼命批改案頭上的學生習作,鍛鍊家長日口角必勝秘技,並正籌備創作成績表學生評語,不日推出。

李校友最近在自己的博客慨嘆時間的流逝,青春不再,決定三十歲前成就一番大業,不過目標未有。」

我覺得我都可以代表中大囉。

2005年10月8日

五份報紙

前兩天在巴士上聽到有關一間學校五份報紙的對話。

母親說,唔係呀嘛,要買五份報紙做功課﹖個女答,係呀,要剪同一單新聞喎。母親又話,咁我點同你搵呀,一間屋最多睇一份啫,一係叫隔離呀X姨同呀邊個同你搵…響網上download得唔得﹖個女答,好似唔得喎。母親繼續好勞氣咁批評,有無攪錯呀,我覺得咁好唔合理喎…

聽下聽下,我發現以下幾點︰

  1. 從 五份報紙剪同一單新聞,一定是教比較各報報道手法與立場。更多學校開展傳媒教育,對培養學生批判思維是好事。但在我自己教學的經驗中,除非以政治新聞作教 材,否則比較報紙是比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因為就初中生對新聞的認知,他們的剪報通常環繞社會及突發新聞,而各報報道該類新聞的手法都是大同小異的。
  2. 母 親對要買五份報紙十分勞氣。其實老師可以叫同學分組,每一負責買一份,便可以減低學生的經濟負擔。基本上學生只剪一篇報道,餘下份都要送到 垃圾箱裡去。話說回來,剪報紙的工作竟要母親來操心,母親口裡嘮嘮叨叨在埋怨著,小朋友卻默不作聲,家庭教育有問題是也。究竟老師是否真的不準學生從網上 下載新聞,我懷疑學生根本沒有問過老師。
  3. 從 母親的口吻感受到,如果上述事件發生在敝校,老師定必收到家長的投訴電話。家長嘮叨,最喜歡伸隻腳入學校。記得有家長曾叫我寫封推薦信讓小朋友出國升學之 用。告之推薦信要由學校直接寄往申請的學校,天下間的申請都是同一做法。家長理直氣壯說︰「封信唔可以俾家長過目嫁咩﹖我係佢阿媽,學校點寫我個仔我都唔 可以知咩﹖」係囉,就係唔得囉,阿媽大晒咩,驚我地寫衰個仔咪叫個仔平醒d囉。不過一般情況下學校都會盡一臂之力送學生一程既。

落車時回頭望,原來小朋友是港島某名女校學生。

***

週末出席一有關傳媒教育的教師講座,教統局邀請了兩名經驗豐富的現任與前記者分享。

老師們的擔憂是老生常談,主要提問包括傳媒變得通俗、巿場導向、如何介紹合適報紙予學生、學校如何處理傳媒對學校的負面報道等。我始終覺得巿場變得無品已是大勢所趨,禁絕不潔傳媒根本無謂,如何培養學生的品味才是正途。

兩 名記者都提到現時記者質素下降。有趣的是前電視台女記者指曾慶紅來港,記者們竟無趁機問政改與程翔,只簡單地追問迪士尼。她笑言記者可能太年青吧,看不到 大環境各事件的緊緊相連,抑或是老總們叫他們要醒水不要得罪老爺子﹖報紙記者則尷尬又直接指電視台起用的靚女主播「白痴」,而新聞從業員待遇不高,留不住 人材。二人均同意新聞行業的整體水準下降了。

兩個講者都有快近十年的新聞經驗,演講中感受到她們(恰巧二人都是女士)對工作的熱誠。借用其中一位所言,當記者要persistentcritical。她們都是非常persistent的人,工作時博覽群典,對事情有深入了解,這樣才能critical

2005年10月5日

明光社又來啦!

這趟是明光社舉辦人權教育的講座。因著明光社一貫反智反邏輯,有網友對由其舉辦人權講座抱有懷疑。 來源︰熊一豆︰教統局予明光社教人權﹗ 我在熊一豆處回應時指,之所以有不少老師報讀此課程,不單因為教師需要滿足每年的訓練時數,也因為本地推動人權的組織數目有限。教統局抱著「價低者得」的原則,甚至有陰謀論指無理由常常與政府作對的人權組織中標,都是合理的猜測。 如以傳媒教育的角度來說,本地的資源實十分有限,而明光社則是以推廣清潔的傳媒教育起家的,及後才發展成社會的道德洗潔精。即是說明光社在教育界有其社會地位,慢慢建立起今天的「名氣」,成學校傳媒教育的指標,有其歷史原因,也是社會在傳媒教育方面缺失的結果。 本港有經常舉辦傳媒教育活動的機構不多,最出名的便是明光社和突破。比方說突破介紹傳媒教育機構的網頁,大部份的參考網址都來自外國。而本地辦傳媒教育或當傳媒教育為正規課程的學校,據我所知數目並不多。 要教授傳媒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培養學生的傳媒品味,實是非常漫長也十分抽象。一般上主流的傳媒教育,主要是「踢爆」新聞娛樂化、過於煽腥色、日漸商品化,又或討論電影廣告漫畫如何滲透我們的生活等,然後由老師苦口婆心告誡同學不要過於沉迷諸如此類。然後,完。 其實我們可不可以多看一點、update一點﹖我為人老土,只能從主流媒體抽取合用的,例如討論電影與香港文化歷史發展,網絡如何令欣宜事件一發不可收拾,手機如何推動公民社會,如何將一時的傳媒現象放在社會大環境處想等啦。多一點想像,就不用給若干組織壟斷話事權了。

2005年10月2日

遊屋邨商場

我的屋苑 Posted by Picasa 到麥記買早餐,收銀員指薯條要等,我即刻苦埋塊面,木口木面既哥哥仔立即醒水把那些零零碎碎的薯條兜埋一包。這麼殷勤的服務態度,當然要望望哥哥仔個名牌,以示激勵,啊,佢竟然叫‘Empty’。 一間以陽光服務見稱的快餐連鎖店,員工卻名叫「空洞」。撇開本地年青人英文不濟洋名古怪等老生常談,我想起最近教迪士尼化時的情感員工(emotional labour),就是這般empty。一式一樣的對白,機械的笑容,將人性都掏空了。 麥記掛一漏萬,規範員工時,緊記連名字也要指導。 其實本來不想吃麥記,而是屋苑商場轉角那檔豬腸粉、粉雷雷燒賣和魚蛋,但小檔關門了,換上地產公司。一個屋苑三十幢樓,竟有五、六間地產公司(還有三間銀行和兩間七記),賣著豪宅盤如貝沙灣,住在同一個屋邨快十年了,我卻從沒有覺得自己富貴過。 十多年前這個屋苑剛推出,標榜藍天白雲,與現在的帝王霸氣不可同日而語。學校裡的同學告訴我要搬來這屋苑,叫我頗酸溜溜 – 因為新屋苑有麥記、U2、G2000和農場餐廳,游泳池又漂亮,私人會所還有建身室同羽毛球場,把我那時正居住的落成於七十年代的屋苑比下去。當然,我是現在才懂得感恩,自己生於私人屋苑而不是公共屋邨,是很幸福的了(公屋派也不用給我數童年回憶了,我是知道的)。 後來終於搬過來,也為能常常去麥記開心過一陣子。不過十年來屋邨在慢慢地新陳代謝。麥記仍然存活,U2和G2000早就沒了,農場餐廳自己倒閉了。商場變得愈來愈街坊,很多小本經營的時裝店、玩具店、食店、醫務所和小朋友的補習社在交替。單從商場看,財團早年打造的中產品味早已煙消雲散,是變得親切了,實用了,不過卻有被遺棄的感覺。樓盤早已賣完,那些連鎖店也再沒有留下的理由。 不知道現在私人屋苑成長的小朋友,經驗是怎樣的。那時我也會到公園玩捉迷藏,到七記買思樂冰雪糕。現在在公共電梯看到什麼迎中秋居民晚會的通告,心想真的會有人去嗎﹖交通方便,到邨外慶祝節日是易如反掌,一個屋邨滿足居民所有需要的賣點,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2005年9月29日

筆記上的MissLee

不知港燦兄要小妹這頁筆記所謂何事。不過港燦一向對教育發展好像有點點興趣,如能引發他對此多發表意見,吾輩定必獲益良多。

1. 這頁是上教育文憑課時抄的,有關進行分組討論的筆記。對老師來說,分組討論可謂既愛 且恨。喜歡是因為可以將學習的工作拋回給學生,讓他們獨立自理,也映襯老師課堂活動多元化,不只是老師一味獨腳戲是也。如果編排及事前指導工夫做得理想, 老師更可邊踱步班房,邊發其白日夢,節省口水花,臨打鐘前更可收拾細軟預備下課,一樂也。但最恨學生吵得似個墟,時時更要巡迴班房,逐個組別探聽其進度及 重覆回答課堂夢遊者之愚昧提問,頗考腳骨力也。

2. 沒有信心各位是否明白我那一圈圈扭麻花字體。黑板書是我教學上的一大挑戰,連小學生也開口指摘我的字體太醜,雖然我覺得是「型」,特別是英文書。讀書時當鄰座偷窺我的筆記,我便更起勁紙上扭麻花,扭得溫習時連自己寫什麼也忘記了。

如果從字體能看一個人的性格,我應該是那些思緒混亂情緒失控一舊二舊像拆開了的冷球一樣難纏的人。

2005年9月25日

太虛偽,還是太膚淺﹖

零零碎碎地BLOG遊,腦海裡印下了以BLOG說。

1.

公爵云︰「難道我們除了K-Blog,除了iPod和任天堂的新產品,又或者用高人的口吻月旦香港的三流政治人事…當我們用前衛的聲音高呼著香港人最愛自由,自由萬歲,爭取同性戀的自由,爭取肛交的自由時…我還是不明白大家可以無動於衷的一點都沒有談過李敖在北大這件事…」 2.

思存對明光社之呼籲云︰「但我漸漸不敢太樂觀了。那些我認為「咁都work?」的歪理,未必就沒有殺傷力。十年前我也以為沒有人會相信左仔那套六四論述,誰料日子有功竟給混蛋們得逞了。」

3.

獨立媒體看到葉蔭聰云非政府組織之虛偽,推動公平咖啡之聊表心意(我所理解),然後想到自己的虛偽。我就是那個曾買公平咖啡,但後來又嫌不夠香氣而買回其他品牌的人。

我對StarbucksFair Trade Coffee信心不足,三數年前的公平啡熱潮過後在百佳買啡時再他看不到那個公平標貼。擔心農民生計是遙不可及的生活點綴。就像買旗捐獻,我能幫得上多少﹖

4.

公爵之鬧令我想起路人丁與我。路人丁熟讀歐洲哲學思潮文學,喜聽爵士古典,愛紅酒,十數年前已穿Birkin,月旦政事令小輩回味。我說他小資,別人也說他小資,他總說不是。他說自己草根得很,成長的路比人長也難。

路人丁會反以批評口吻說我小資產階級,用的是同一套理論,說我出入銅鑼灣,穿的總要有牌子,去旅行學日文學車,小資得很,像在暗示,社會,你懂個屁。

5.

放在口邊的公平自由權力小眾女權全球化反貧窮諸如此類,可能都只是漱口的魚翅。我批評社會,但我甚少過九龍元朗天水圍,生活範圍繼續集中在香港島以北中環至銅鑼灣三區。應該這樣說,我選擇喜歡的題目,以小學六年中學七年中大五年的知識去說。其實,我又有什麼資格呢。

6.

有網友說,明光社之流,還有什麼好說呢。但面對如此社會,我寧願運用有限的知識智慧說說。自己明一點,好運的話社會也明一點。在公爵那邊說,就算常談議題膚淺狹窄,也比什麼也不談好吧。

週六出席教師研討會,向獨立媒體的阿靄詢問,大意是Inmedia的議題是否傾向某種社會價值,有否偏離當初成立媒體的宗旨。她說傳播媒介免不了有傾向立場,Inmedia在一直討論如何擴闊討論議題及引入其他社會群體參與,如教師。這是非常積極的做法。

7. 收工︰

阿晨云︰「當我們「變成」了自己的信念,這是很危險的。」

正如HongKongMagazine話我本週的星座運程謂:

'Belief is the end of intelligence, says philosopher Robert Anton Wilson. The moment you become attached to an opinion or theory, no matter how good or true or beautiful it might seem, you’re no longer fully open to the mysteries that life brings to you. Your perceptiveness wanes and your understanding shrink. This is alway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

共勉之啦。

2005年9月20日

醫護人員聯署聲明

早前法庭裁定16歲以上男同性戀者可以肛交,已經覺得不可思議。既然異性戀者合法性行為年齡為16,為何要多此一舉為同性者戀者立法。他們應自然擁有同等權利!立法只顯出本巿的道德標準可其高尚,脫褲子放屁立法因為本巿還沒有真正平等,社會將異性戀者同性戀者二分作兩個不同的社會階層,唯有為二者分別立法。

今日報章刊登一群「醫護人員聯署聲明」,指「男性性接觸對公共衛生構成風險」,要求政府立即就「肛交案」上訴。

這群醫護人員認為肛交會帶來公共衛生風險指出肛交是「引致性病爆發及傳播愛滋病的最好途徑」,對香港公眾健康、經濟、社會穩定構成衝擊,並簡單將肛交定性為危險行為,指出肛交的危險性「已超越他們(肛交者,同性戀者)的圈子」。

內文又將肛交與「禽流感、SARS及其他致命傳染病」一併比較,提醒社會高度警惕。

作為異性戀者(先這樣劃分), 閱畢廣告,我擔憂的不是同性戀者會傳來世紀絕症。我明白預防勝於治療,為社會健康預警是醫護人員的一部份。不過現在部份醫護人員以減低公共衛生風險為名, 打擊社會多元文化為實,感覺為了保護他們的工作健康,呼籲大眾減少危險動作,但無論公眾行為為何,醫治疾病根本是他們工作的一部份。另外,性病傳播的途 徑,又豈可與禽流感和SARS比較﹖我們的醫護人員的性知識何在﹖

另外廣告中的一系列數字,有心人不妨拆解。我見到數字腦袋便自動關閉,無法分析,請不吝賜教。

2005年9月18日

毋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件不會在心中泛起過多激情,甚至會與七七蘆溝橋事件的起因混淆。遲早一日,前幾年的911事件會與九一八和七七一樣,化為一堆數字,叫我弄不清什麼是什麼,約化作新聞一角聊備一格的報道,只是在十五二十五十和一百週年時拿出來悲痛一番。可是傷痛的表情始終無法讓內心引起共鳴。

所以在新聞會看見如此有趣的紀念九一八方式,包括一班人在運動場砌出「九一八」字樣,甚至有人製作「九一八月餅」送往抗戰紀念館,是藉得紀錄下來為文化推演作見證。咬一口「忽忘九一八月餅」,含淚回憶國家恥辱,運動場同場加映歡樂滿東華式高喊加速國家團結的九一八口號,那管是「毋忘國恥」還是「打倒日本軍國主義」,都能充份表達中國特式腦充血集體亢奮的國民性。

中華民族要復興了,新華網如是說。所以紀念九一八就必須「把抗日戰爭給予我們的豐富經驗和重要啟示,轉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奮鬥的實際行動」,而且「要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更好地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事業,更好地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某程度上歷史沒有客觀真實,可以任意隨時間需要服務政治利益,怪不得歷史總是沉重的。紀念抗戰新聞卻像抗戰口號般激昂,少了平和面對過去的精神,中國人也是注定沉重的。

認人

系友被風浪捲走了。依稀記得那年在系裡見過面,也曾有工作碰面的機會,話沒有說過一句,他是前輩,又總是站在人群的後方。現在回想起來也吊詭,知道有這麼一個人存在,突然離開了,雖然彼此沒有交流過,就是那點點膚淺的關連,消失便叫人不安。 自己頗有辨認和記憶面貌的特長。曾經一次在柬埔寨機場見過某女子,那時輪候過關的人龍好長啊,女子的眼鏡框又特粗,也戴眼鏡的我把她牢牢看了很久,回程也是同一班飛機。半年多一年後,在街頭又碰上了她,真想上前問問她那趟柬埔寨之旅如何。 可 是我總不願意承認自己這種特長,能認人不等如能主動與人交往。逃避成了我近月的懷習慣。之前說過,老遠看見這個同學吧,就是怕,故意拖慢腳步,讓大家保持 安全距離,大家很久沒見,他倆又是「名人」(我的系友名人太多了),怎去打哈哈呢﹖早年還很怕二人談話之間會有「死空氣」,所以最好三人四人行,說話的責 任交給別人,自己便可以發呆了。 建立關係需要勇氣,完結也要勇氣。必需忍受烙刻在生活的常規變成回憶一部份,過程非常痛苦。當然那又視乎這些關係去得多深了。 所以如果一天我在你身邊急步走過,不是我討厭你,而是不想說話而已。不要見怪,也請不要踢爆。 *** 最近BLOG寫少了,除了心情外,也發現因為心情不好,自己看書少了,每晚都是東張西望和酒店風雲,腦袋減少輸入,連帶輸出不足。

2005年9月14日

同你死過!

跟朋友談了一會,心情好點了,謝謝關心,略為修理一下這兒的亂草。 *** 路人丁跟我話,人世間只是消磨意志,花精力與人事磨合。我一直都不願意想信及跟隨這個想法,睥視空言瘋語推卸責任公關宣傳人事糾紛諸如此類,但一息間覺得工作難有樂土,至少我永不會是幸運的那個。 性格不濟,我常常為自己帶來這般那般的麻煩,可喜的是這次情緒沒有低沉,代之而來的是憤怒。憤怒則為明天帶來力量與人搏擊,俗語即是「我同你死過」! 梁文道在星期三明報談及近期的毒食物與官僚。其一是「我們不應該把出問題的食品當作要對付處理的個別對象,而是要帶著懷疑的眼光假設一切食品都有潛在的風險」。其二是「現代官僚(之龐大)已經發展到一個沒辦法處理任何風險的程度了」。 當機構運作出了問題,我們很少從整個機構的管理文化入手,推翻或修整體系,而是見窿補窿,將問題獨立處理,甚至以語言曖昧胡混過關。基本上香港近年的做法都是如此這般。 昨晚上課教授亦提到,基本上如果全校只有一個教師在改革教學,根本難令學校整體氛圍及運作來個大躍進。 籌組集體行動的代價風險是否比個人行體更大,以至集體往往難以有人挺身而出﹖個人革命就算失敗,最多自己刎頸自盡。但參與團體便要與一群既得利益或有偏差的眾人「搏一舖」,特別當各人都在各忙各,如何在重山中溝通已經是課題,甚至對人懷疑。

2005年9月12日

最後只能是凡人

日不落那邊說,這裡都雜草叢生了,我沒有心情寫呀,推說開學了,心情煩悶得很。 *** 新開年不習慣新同學的,竟是身為老師的我!跟了兩年的學生,升班了,緣份至此。對著新來的同學,重覆過去兩年的台詞,才教第三年書的我,已感到自己有點「老油條」,把眼合上,把書覆過,也能把那些理論那些邏輯那些教誨唸一遍。 教書像談戀愛,不是每個學生都合得來。要討好要若即若離要轟烈吵鬧,有時更要黯然離開。與新同學的感情仍需要時間培養。合眼緣的有幾個,一見鍾情卻沒有降臨。 MissLee在厭悶中,點一首「葡萄成熟時」過自己聽︰ 「差不多冬至 早一晚還是有雨當初的堅持 現已令你很懷疑 很懷疑你最尾等到 只有這枯枝 …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你要靜候 再靜候就算失收 始終要守…」 那天,我又在走廊咆哮,對像是個中一生。好不容易才「捱」大百幾個,現在從頭又來過。 這陣子,我也深深感受到最後自己只是個凡人。 營營役役,吃飯拉屎工作望天打掛發呆去街。有時抱怨情感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無奈,社會的不公。 但我無法改變什麼,繼續每天的無聊,例如早上為逃避與熟人同路而改到地鐵車尾乘車,然後抄別的路9秒9跑回學校。對新一年的學生沒有投注太多的感情,會議上的面色總不太好看,偶然會大聲嘮叨表示對某建議的不滿,但總不找上頭面對面交談。沒有了耐性去扮沉厚低調(可能根本從沒有)。連反抗的意慾也沒有了。

2005年9月5日

玩迪士尼玩你

(新週刊2005年5月號)

、 香港對迪士尼是天大的笑話。 迪士尼構造簡單,不是歡樂就是夢幻。表達能力單薄,詞彙貧乏。難得萬人吹捧,符合本港區情,熱戀消費,不扮高深。 迪士尼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控制。為了製造夢幻,不惜將附近環境斬草除根,員工不許皺眉,處處提供驚喜。就算是人龍,也盡量塞入室內場館,務求把愁苦掃入暗角。 偏偏港人有趁墟情意結,凡事跟風一窩瘋,於是迫爆迪士尼。迪士尼最不喜歡見到的人龍、埋怨、垃圾等通通現形。都巿日報的標題話,「尋樂變捱苦」。夢幻樂園竟是貼錢買難受之地,是為諷刺。 原來全球最反迪士尼的地方就是香港!三萬人曲線反迪士尼,獵奇行動班大專生都要行埋一邊! 乙、 但其實是否迪士尼玩我地呢﹖ 比如商台今夜新聞引述唐唐話︰「迪士尼樂園昨日接待近三萬名遊人,是刻意安排出現逼爆場面,以便作為日後高峰期的參考及作出改善。」 呵,原來是請君入甕,以公益為名,免費測試容量為實。早說米奇老鼠唔係好野,資本主義萬惡,而家俾美國佬玩番轉頭。都係胡主席有遠見,以水災為藉口延遲訪美,都係曲線幫港人出口氣! (真係忍唔住講句,咁都係人!)

2005年9月4日

汲取教訓?

學校正籌備組織學生會。當年在學生會學到的,是坐下來慢慢商討活動的每個細節,與同伴執拗各種可能性,預防突發事件,以及賽後檢討活動成效。 而當颶風吹襲美國,位處天災高危地帶的日本則從別人的慘痛教訓汲取經驗,試想一旦發生同類的風災水災日本應如何應對。 反觀香港從禽流感到豬鏈球到孔雀石綠,讓危機一個翻一個,還要是同類型的可預防的問題。不見得當豬鏈球菌或淡水孔雀石綠爆發時,有人立即召開會議,全盤檢討所有輸港食物的進口制度及質量,卻待食物炸彈逐個自我引爆。 當然,如我們相信危機是傳媒製造,今天我們的恐懼已由孔雀石綠取代豬鏈球菌,而越南的每一則禽流感淪為新聞一角時,對政府而言沒有什麼危機可言。 洪清田在星期日明報專欄提到,從前港英處理突發事件,必先將問題從時空中切割出來,緊急集中處理。決策者需知道每個決策都要付出代價,代價要向政府內內外外講清楚,不能由一個人「包起」危機和「概括承受」一切後果。而事後要「埋單計數」,清理責任和總結經驗。 這與從前我在學生會學的程序差別不會很大,但政府處事竟不比一個學生會成熟。 派米事件是另一例。單是今年多場派米騷,在有跌死阿婆事件前已試過有長者輪米時受傷或昏倒。待出事後何志平才出來指應尋求長遠解決方法。 但政府看到的似乎只是派米的秩序問題,集中在非黑即白式的維持現時派米法、停辦派米與改以其他方式派米的方法論。派米始終是民間習俗,我始終不認為政府應為此投放大量資源監控派米程序,否則只會變成另一種官僚制度規限扭曲文化原意的慘劇。更因部份派米者根本不負責任,如福德古廟的理事指阿婆「死了也不關我們事」,政府不應為此費神,解決方法應集中著眼最低干預。 正如一些輿論所言,更深層的心態文化,為何長者要大排長龍,是生理需要還是心理需要,我們可如何對應兩種不同的需要﹖兩種需要可否分別打倒 / 滿足﹖卻沒有人願意好好坐下商討。 相信整件派米檢討事件與賢仔被斬沒有分別。不見血,無輿論,沒有人理會。 「不知所謂」是我近期的口頭禪。工作上如是,社會也如是。

2005年9月1日

開學日

開學

學生適應我,我適應學生。街上很多學生,天氣特別燥熱,天天又要早起。

破案

李明逵說話真是一矢中的。警方偵破賢仔案,他出來說曾蔭權給他發電郵稱讚警隊立功,並指案件受到社會高度關注,是今次破案的關鍵因素。先前曾蔭權一句「人神共憤」再上傳媒迫逼,警方不得不加大力度偵案件。

想起賢仔被斬後給送進醫院時,有一個媽媽特意來醫院為賢仔祈禱。她中七的兒子在今年高考前騎單車,被人從背後斬了一刀死了,至今仍未破案。

如果大家當日也能多關心這個中七生,案件或許能早日偵破。

但事實是「一日新聞」實在太多。被斬、不小心橫過馬路、跳樓、吃錯東西、殺夫殺妻又自殺,一兩攤血再加悲天閔人的身世,會在小人物的平凡生活裡起一圈圈漣漪。免費的新聞對消費者卻只能是巴士上地鐵裡餐桌上的即時消費,閱讀後最有益的貢獻是送到再造紙廠。

但沒有人會再關心事件裡的主角。他的生活好嗎﹖相片名字家庭背景給抖出來,有受到白眼嗎﹖抑或見工時老闆拿著他的個人履歷,搔搔頭,這個人跟名字很熟啊,在哪裡聽過見過呢﹖資訊變得很無謂,當事人收在抽屉衣櫃的發黃報紙,記載當天的神經跳動,卻再也不敢翻開。

2005年8月28日

受傷小童的星期天

受傷小童的偶像

每一次有小朋友受害,躺在醫院裡,問他們有什麼願望或想見誰,一定想見明星歌星。今次刀下逃生的賢仔一樣,要見陳慧琳劉德華。陳慧琳充滿愛心也很懂宣傳,立即到醫院探望賢仔。

這令人想起每隔一陣子的京港台年青人偶像大比拼,佔香港年青人的偶像排行榜頭幾位的通常是明星歌星。兩岸三地民情各異,對偶像定義不同,無謂比較高低。

小孩是否要有偶像﹖最怕小時候被人問這個問題,因為腦袋對偶像的定義就是明星歌星!答得尷尷尬尬,問的又無無聊聊。記得初中終於將張德培歸為自己的偶像時真的鬆了一口氣,能夠與人有問有答。每年去一次維園看看波,訂閱「奪標」雜誌而不是電視週刊,自我感覺十分良好。

為什麼小朋友不想見曾蔭權﹖Purple姐姐或者阿濃何紫﹖

受傷小童的禮物

賢仔今天在區議員陪同下,以爽朗的聲音感謝各方連日來的關心。遮掩著賢仔臉龐的是米奇老鼠玩偶。巿民送來的禮物好像也有包括Toys Story的玩偶。迪士尼效應銳不可擋。

今天的明報副刊其中一個創作(好像是我同事做的…),是統計一個小時內旺角地鐵站有多少與米奇有關的東西出現。結果︰一小時內共有208名路人穿戴著印有迪士尼符號的物品,如米奇、米妮、唐老鴨、小熊維尼等的T-恤、雨傘、袋等。

我必須自我申報相當慚愧。正備課九月開波狂插批判迪士尼,也修讀過迪士尼麥當奴等文化侵略單元想像,不過星期六晚無記播映的半小時香港迪士尼特輯時,就算本已抱著「睇下你點呃細路」的想法去觀看,最後也心思思想去試一試。

迪士尼的大眾化美學及品牌效應令全城瘋狂,推廣向迪士尼SAY NO或者翻開迪士尼的另一面來看面對著相當大的困難。無線沒有報道今天獵奇行動的新聞,亞視也放得很後。那天到書店找「唱對台」又適合年青人閱讀的參考書卻 沒有!尖沙咀商務只剩下一本幾年前的「迪士尼不是樂園」和台灣出的「認識迪士尼」,遊樂迪士尼的書則在街邊的書攤也隨處可見。只有向大學圖書館埋手,求教迪士尼始祖Alan Bryman。圖書館正催我還書,要年青人閱讀英語則更難!

2005年8月26日

閒話家常

1. 七歲小童遇襲,正如曾特首話齋,人神共憤。但請容許我忽發奇想。今晚有線新聞指的士大佬call台聯合輯兇,樓上阿伯又目擊事發經過,醫生出來解釋男童傷勢,補習社負責人又批評兇徒連小朋友都唔放過,好像在進行全城輯兇大行動,回歸那個同舟共濟的時代。兇手會否涕淚漣漣,出來自首﹖ 2. 跟學校到珠海一遊,買了今期三聯生活週刊。內裡介紹了中文維基百科全書的發展。原來至今使用中文維基的,約46%來自內地,香港用戶佔9%,台灣12%,其餘地區包括北美、歐洲、東南亞和日本。

維基主要靠用戶自發共同編寫內容,文章指有別於blog的單打獨鬥。縱使曾有人批評維基是一個「永遠不知道前一個坐上去是誰的馬桶」,但維基確實慢慢改變中國用戶的一些觀念。例如維基非常注重版權,拒絕隨意剪貼內容,但國內用戶對版權的觀念相對較薄弱,很多人開始參與編寫維基後才開始曾強版權意識。

另外,負責人指維基並非一個柴娃娃的集體寫作計劃,維基擁有一群工作人員在背後修改百科。這班人全是義務工作的,內容監督主要靠背後龐大的社群維持。而維基不以牟利為目的,也不會在網上賣廣告。

內容共8版,不詳說了。

我從來沒有懷疑過維基的內容,當然使用時也會對照其他資料來源以確定內容的可信性。而我更多使用維基內的免責圖片備課,以及作為了解一個主題的入門,是很豐富的起步點。當然前陣子洛杉磯時報邀請讀者共同編寫社評引起大混亂,固然顯示了互聯網背後漩渦雜亂,但這半年寫blog的日子,也全靠網上的隱形朋友們指點賜教。對我這個自閉仔來說,是難得的一片烏托邦。

3. 事實上最近一次上北京,也買了南方集團的人物週刊810那期。這期做了一個內地官員到西 方國家進修學習,擴闊眼界,官員們表示獲益良多,讓做讀者的我也感到國家前途一片光明!事 情當然沒這麼簡單,但感覺良好嘛。

本期又訪問了知名哲學家湯一介的成長歷程、世界花樣滑冰冠軍陳露、顧長衛老婆兼演員蔣麗 雯、變性舞蹈員金星,總之好豐富啦。

每次去大陸總是一堆二堆的回家,晚一點丟掉這些過期報紙雜誌又是捨不得,成間房滿是小小 的啡色的書蟲。

消失BLOG專家

這已經是本人在這個月第二次遺失了自己的blog,我快可以成為消失blog專家。

這次是整頁blog變成白色(blank),用Unicode看也無濟於事。歷時半天。於是嘗試選新的templatefailed。原來只是將個blog重新republish一次便可。

9月快開學的日子,加倍抑鬱。

2005年8月21日

大開眼界

偶然我也無奈相信港台節目浪費公帑。例如星期日晚七點亞視播的那集應與太陽計劃有關的「大開眼界之同心同根萬里行」,追訪香港制服團隊在暑假裡回鄉尋根,學習歷史國情做人道理,與國內青年建立友誼。 十 五分鐘後我發現自己在看嘩嘩嘩式旅遊節目。Quotable quotes包括參觀烈士陵時說︰「我唔會做烈士,正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大足石刻前說︰「d導遊用普通話講解我都唔明,我諗d圖案有喻意既,不過 我無興趣囉」、在晚間聯誼活動時指︰「d明星歌星(TWINS)專程黎同我地打氣,真係好開心呀!」標準動作則有在長江三峽遊船頭作鐵達尼狀、兩岸有猴子 便大叫「馬騮呀!」同見到三峽風光如畫時廿多個相機立時向同一個方向舉起。港台編輯讓這些quotes同畫面出境,果真有guts。 不知畫面所見同船遊三峽的鍾逸傑有何感想﹖好在學生們還唸到「朝辭白帝彩雲間」四句,讓我已滴至頸的汗回流少許。 換著我去三峽旅遊,在悠悠天地間冥想之餘應該也會熱烈拍照。但作為青少年文化交流節目,港台以食得開心玩得招積手法處理之,似乎過於單薄。理應是節目主旨的中港文化交流,則以在重慶廣場與民眾跳舞和幾句「我都好擔心自己d普通話得唔得」概括之。 如果港台以反映時下年青人心態為目的,則非常貼近現實。在烈士陵不知為何要默哀,以為重慶在內陸便一定落後,驚訝直轄市竟有許多高樓大廈。監製若能表達青少年由知轉為不知也不失為好節目,但我頗肯定本集監製是想玩這班細路! 社會普遍將港台節目定位為「小眾」。不懂為「小眾」下定義,但對港台節目有一定期望,認真製作是起碼要求。難道這類公關式節目便可白痴嗎﹖

2005年8月20日

潮濕

大雨下,雙腳最受罪。要不是整天浸在濕透的皮鞋波鞋內,便是外露在涼鞋由街上污水濺上沙塵,風還要在小腿掠過,巴不得立刻回家洗個熱澡。 如果還要數我的怪癖,就是雙腳被雨水濺過或浸過後,腳趾會立即繃緊,直至吹乾後才再自然「舒展」。水從天下降下來,還可以想像它的無瑕,再反彈上腳就真的不好受。尤其看到地上的黑水網著卷成小球的塵,讓它黏在褲上一整天,叫人神經緊張。 水是容器,試想一泡水可以包含多少東西﹖混和細菌灰塵,盛載生活污垢。所以縱使我特別鐘愛潮濕的氣味,但絕不能忍受水塘般的地板,洗碗是一面洗一面抹盆邊。為什麼回大陸最怕廁所﹖因為地上總有一大攤水,混和排泄和氣味,上手竟以這種水延續著生命! 水一定要沖、滾、流,不要停留。喜歡雨水沖去街道的污垢,喜歡雨滴在公車的窗屏有節奏地向下流散,驟雨在樓梯聚成小瀑布,將這個城巿的不快沖走。所以眼淚也一定要流,不好囤積在眼眶裡,也不要成為臉上的標記讓人見笑。眼淚沾上了太多過去不快,應該隨雨水沖走。 為了有一個乾爽人生,鞋要買防水的,傘要夠大,隨身要有一個小膠袋放好濕漉漉的摺疊傘。 當然在陽光出來的時候,要盡情的曬,讓身體的水份,也蒸發掉。

連鎖怪癖

為什麼大家會看到我的BLOG呢﹖李府已經兩天連接不到所有BLOGGER了,包括Miss李與李小朋友的電腦也看不到!還以為是BLOGGER故障原故。當然也無法留言和回覆了。請伸出援手打救!

承蒙即將大婚的星屑醫生錯愛,在此公佈本人怪癖一籮,包括︰

  1. 李太提供︰「早餐一定要食麵包(插咀︰煎蛋火腿都得)囉,食中餐都唔得。話左食麵就唔可以轉食飯,雪櫃剩左d乳鴿都唔食。」我決定了吃什麼便不可以轉,否則會發脾氣。通常是要吃麵包與烏冬,沒有第三樣,寧願專誠落樓買材料回家弄,也不吃冰箱剩下的九大簋。
  2. 路人丁提供︰「鐘意捏人同咬人,仲有尖叫。」我歸因不懂得表達情緒,好緊張的時候便會以捏同咬來發洩,李老闆幾十歲人都有同樣怪癖,所以個女都係咁。響學校成日捏肥仔就唔在講。尖叫,我就不承認了。心情煩悶時我只會對著枕頭尖叫,大家應該聽不到的。
  3. 李小姐自己話︰「咬手指囉,咬到d皮飛下飛下同流晒血,由細被人鬧到大。指甲長了小小便要剪掉,指甲唔夠長,又一忽一忽,一直想搽白色指甲油都搽唔到,費事被人笑我細路扮大人。」
  4. 「仲有飲完紙包飲品,如果包裝仍然響我面前,便會慢慢將包裝紙撕掉,見到裡面」的膠膜同銀色紙,抬面就剩番爛晒的包裝。
  5. 「最鐘意同人傾計時將耳環同取環托開開合合,年中跌掉了不少耳環托。」

其實仲有好多喎,例如鐘意delete東西,一次連部電腦都deletedown左。記事簿無用的頁數會撕走,等本簿薄d。朝朝早餐都係火腿芝士三文治,飲咖啡來治傷風鼻敏感。坐巴士要坐上層車頭。鐘意儲Starbucks的隔熱holder,仲有響酒店擅取memo紙,都唔知算偷定美其名怪癖了。

有時以為自己又怪又獨特,其實是未找到知音而已。

無法留言的關係,見字者請自動獻身,公開5個怪癖,再將怪癖散播開去,功德無量。

Mushroom 應該一個比我更多怪事的人。

日不落 次次食飯食到一半就眼睏,咁怪,我點約你呀﹖

Florence 這陣子她好像忙一點,不知有否時間分享﹖

思存兄同Tale兄,食完飯,幫下手啦。不過我又唔想留言破壞你們的blog,自動獻身﹖

2005年8月19日

加沙

昨晚BBC與CNN突發報道以色列軍隊開始收拾加沙對峙多日撤離猶太殖民局面。以色列發言人指清場過程順利,畫面所見女住民掩面痛哭,由軍方陪同下離場。巴勒斯坦官員則指摘以方「偽善」與「雙重標準」︰「你現在看到,他們是可以不用暴力的。」他擔心今次以方單方面撤出只是另一項更大的圖謀。分析員解釋長居殖民區的民眾都是被政府強行遷移入住的,這些猶太人在殖民區居住38年,現在要離開家園,也是受害者。 我對中東新聞一向是不清不楚,聽幾多次都不明白。我只能二分地對號入座,例如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獲美國力挺以維持美方在中東的影響力,奸的。什麼影響力﹖如何抗衡﹖只是石油問題﹖一概不了解。猶太人則是個花果飄零的民族,在美國財雄勢大,但又受盡歧視,忠的﹖又不見得。但又記起阿水引述,聖經話一旦巴勒斯坦成功立國,就會世界末日云云,幾驚。 上網看資料,系統實在龐大,落在我對英語零耐性的腦中又是不了了之。今次是以方首次單方面撤出巴人地區,歷史意義重大,但鮮見本地傳媒報道,主要是零星衝突畫面,整個星期都輪不到重點國際新聞,路都讓給中俄軍演、抗戰勝利60年,還有趙海珠日本專程街訪抗戰、地震和鰻魚。 蘋果最近改革國際版,出版「蘋果世界」,但排版選材非當「騎呢」。雖然頭版報道當天重點「硬」國際新聞,但第二版即轉軚軟銷國際花絮,有時第三版又走回頭報道硬消息和中國新聞。以往在副刊才出現的肉感美女搬至世界版,真箇兒童不宜。 以為巿面有三份免費報紙,讀者選擇多了嗎,可惜三份報紙由內容選材到版面設計均如出一轍。傳統報紙如臨大敵,將報紙更「大眾化」迎戰,報紙看不看其實沒有所謂。對AM730尤其失望。頭條日報抄自己星島而已,但730照抄都巿日報就對不起創意無限的香港人啦,尤其730的對像是年青人。只是如此這般,傳媒主導,香港再多幾個沈旭輝也無補於事。

2005年8月14日

北行私人完結式

(累了)

(有緣繼續…)

咖啡在旁,咽不下東西。

我們為何會愛上一個城巿﹖

香港,因為這裡有我的工作,自然有錢揮霍。買、吃、穿、享受。有朋友家人熟悉的氣味,你可以繼續數什麼蛋撻奶茶電車小輪中西文化交流,始終這是家,任何酒店溫軟的枕頭都代替不了。

東京京都廣島之戀,無解。胡志明巿,美麗好動的夏天。倫敦,一個人的獨白回憶。

兩年四次的北京 我答不上來。人家問,無謂答,不想答,我無法隨便切開心房讓你尋根究底。於是胡謅一番,什麼買書呀住宿免費呀的。然後人家不識趣又追問,深圳買不到書嗎 氣上心頭,對,首都的書店就是不同!

我們慢慢走熟一個城巿,縱使拿著地圖還會迷路。由城中心漸漸遍離航道,兩旁風景逐步褪色。百貨大樓巨型商廈玻璃幕牆過渡至空曠建築工地,人兒穿著「開郎褲」在地上滾。偶爾街上有兩個當地女子經過,才知自己還未踏入城巿的危險地帶。走累了,手一伸,截一輛計程車打道回府。

到跟城巿好好的溝通了,開始重覆地走那條這條道路,一樣的歡樂爭吵消費。過眼雲煙的影像,漸變成可以握在手裡細數的片段,變成在口裡回轉的詞彙吐絲般向人炫耀,我與這個城巿的親密接觸。

那天,在偉大的首都書店翻著北京旅遊指南,看看還有什麼跟它深入了解的可能性,一陣厭惡卻湧上心頭,拋下書。

我開始盤算如何跟城巿暫別,如果不是道別(大抵2008我還是很想做奧運義工)。地方的涵意只是自己的自吹自擂加加減減,符號在定時定刻會失卻其獨特性,所以什麼旅遊指南深度探索旅遊文學,都只是販賣自慰式私日記(包括這個薄lock)

數數向什麼說再見﹖

再見了,三聯書店,商務涵芬樓書店,剛認識的思考樂書店和光合作用書店。

再見了,才拿到了會員金卡的經典音像(盜版DVDVCD)和三里屯的影音店。

再見了,五道口,雕刻時光,清華與北大校園。

再見了,北京地鐵的13號線、1號線(我還未試過新的8號線呢),以及路上的807106公車。

再見了,剛認識的地壇的金鼎茶樓。

再見了,王府井,快客,Bread Talk

呀,也只是一般消費生活罷了。

城巿,是我對你冷淡了,還是你對我冷淡了﹖

(完)

2005年8月12日

北行續版

(有緣繼續…)

一條街兩面人,有街頭繁華與街尾純樸。一份報紙多面體,有版頭吹捧文明守法,也有內頁歌頌老人儲存舊報紙反映時弊與堅決保衛老胡同。

(那個城巿不是兩面人﹖旅客要在最五星級環境了解當地社會的實況 你以為花100塊人民幣胡同游就參觀得了最「真切」的京味生活嗎﹖半夜嚴夏蹲在胡同裡的濕滑滑的公用厠所,受得了嗎﹖)

北京正進行模仿複製,走上每座大城巿的路。那我們最熟悉的奧運鳥巢與中央電視台的新辦公大樓急速成了地標,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慢慢取代雜貨小店,機場巴士現代化了,不停播放Sony Vaio 的廣告,計程車也換上了黃綠衣,車廂寬敞了,司機捨不得讓我的行李箱擱在白耀眼的新座椅套上。

想起以前九寨溝途上,沿路村莊破落樓房外,竟矗起一支支的鑊型衛星天線。想起吐魯蕃跳畢民族舞的哈薩克故娘快速退下舞衣。誰還要做一場完完滿滿的貧窮秀讓游客滿足過夠﹖

電視上。

中國版的Sex and the City「好想好想談戀愛」在早上連續播放三小時。城巿女子怨曲搭名牌服裝換上了拋眉弄眼,求愛本質不變,卻真的變作了聲大突眼高呼求求你察看我的存在…

要看American Idol?請參照火爆得很的「超級女聲」。多月來全國觀眾每個星期五晚現場投票直選中國新一代女歌王。女生們以牛仔褲上台模仿Ricky Martin跳小步拉丁輕輕rap過就被評選為冠軍熱門。靠的﹖唱英----歌。評委的評語沒有南方週末說的兇狠,反而正面過度似弄虛作假,他們會反覆說︰「你是最棒的,今天的離去(即本集落選)不代表什麼,這個舞台永遠都屬於你!」或者︰「我沒有東西說…」然後默然低頭豎起兩隻母指…

歌迷的熱情澎湃難以想像。香港Fan-s只有用紙牌掩面,超級女聲參賽者的歌迷一被鏡頭掃過則哭得更厲害。歌手與歌迷同樣在做真人Show,而有份投票的靚女現場評審(我不知道是怎樣來的)每投完一張票,不是熊抱參賽者,便是對著鏡頭來個招牌日式V字手勢或攤開手板各放在左右臉龐再配一個可愛的O型咀。

你說她們庸俗嗎﹖這卻是發展中青少年社會的真面目。

(不過話說回來,任何一個超級女聲參賽者都是漂亮年青版韓紅,來香港包裝包裝便能輕易打低容祖兒楊千嬅同Isabella)

要看ApprenticeAmerica’s Next Top Model﹖有!東方衛視的「萊卡我型我秀」,同樣是挑選未來偶像,十多個年青人困在小屋裡跳舞唱歌爭風呷醋。也可以選擇看中國版Survivor

人人趕著成名,口裡喊一句打倒日本軍國主義與反大美國主義,人人都趕著上全球物質一體化的列車,對真人Show的追捧比香港人更甚。人太多,每人只有三分鐘的機會,成名要趁早。城巿在燥動。

(有緣再續…)

2005年8月11日

北行

北京機場燥動。登機閘口的星巴克終於開業,對面多了個老人真人表現扇上書法,2008奧運攤位在售賣紅彤彤的紀念品,原本80年代感覺的餐廳變得燈火通明,明碼實價標明提供中日韓西餐。是我一向乘搭晚點機,今趟的午班機讓我體驗到京城機場的繁忙,還是一切為了奧運﹖

人頭轉呀轉,站在中間有點迷茫。那個落後的首都機場呢﹖

時光倒流。場外,三里屯。去年夏天的小館子,今天沒有了。四周頹垣敗瓦。法國小餐室旁的工地,三兩個廚房工人在玩紙牌,還有一盆生菜放在身旁的沙地上,塵土飛揚。

中 關村已不是八年前我去的那個中關村。這次突然嗅到熟悉的味道,是這兩年來四趟北京之旅的頭一遭。是拆樓裝修的味道,在經過一處工地時想起來。上兩趟我還在 想是什麼令特色的中國味道消失了。是民工把頭洗乾淨了還是政府的全城清潔運動加大力度﹖城巿早已平地起高樓,是我太遲鈍了。

這個城巿的空間與時間是如此的割裂。

旅程前我特別囑咐自己帶點體面的衣服去,常常T-恤短褲配搭永遠十八歲的樣子真叫人看不起。旅遊雜誌是這樣形容王府井的東方新天地︰如果走在北京不習慣,香港客可以到新天地,那裡有I.TMangoStarbucks、味千拉麵與華潤超級巿場,讓自己呼吸呼吸香港的空氣。城巿的個性突然失去,那可以是任何一個城巿而不是北京。但我閒逛我自在,連內地的低物價也忘記了,五元十元去買港式麵包日式果汁。旅遊的意義,比不上他鄉遇故知。幸好提醒自己穿戴好一點,斜揹LV袋的女郎撥弄捲捲長秀髮,踢著長腿在我面前飄過。儘管朋友說那可能是冒牌LV,一個城巿的意氣風發還是可以在街頭巷尾嗅出個端倪。

同一條王府井街尾,附近民居讓這裡聚了一條購物街。可建可拆的小攤販賣毛巾電鐘打火機,下雨天便不見了踪影。小舖裡的冒牌史諾比T-恤與五彩鬆糕鞋,加上喇叭流轉的九十年代王菲,食店裡還是七元一碗麵,工人電影中心用手寫上的電影戲目,切切實實是想像中的北京,是八年前頭一次尋訪的北京,是身穿卡通T-恤短褲人字拖也可隨意浪蕩豪不自卑的北京。

否則我為什麼要來﹖

(有緣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