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視六君子
one.
亞視六君子潘福炎說,香港實行了半民主,但看不到好處,其中一個原因是立法會的議員素質低。從前沒有民主,效率反而好一點,現在反而寸步難行。
前天新聞報導立法會議員民望全面下跌。這些排行榜委實沒有什麼意義(當然這個立法會的組成也意義有限),吳靄儀梁家傑十大也不入,務實誠懇與受歡迎度沒有關係。電台節目請余若薇鄭經翰接受訪問,連同主持李慧玲都歸咎投票制度與立法會的組成,是導致議員一事無成的原因。
制度影響結果,但立法會議員的表現也令人失望。傳媒集中報導sound bite,選擇略過詳盡討論,議員樂意逢迎,發言意氣用事,照顧選民需要,考慮中央立場,幫不到巿民提升對事件的了解(可翻看亞視的剪接,常能發現此現象)。不知是傳媒影響了大眾,還是有這樣的大眾便有這樣的傳媒。
記者對中產也下了有趣的判斷︰香港的中產是保守的。潘福炎表示自己厭倦香港中產吵吵鬧鬧。這是素質的問題。公民社會在香港沒有被好好利用,社會充斥不理性聲音。我常認為原因是香港人不讀書,沒有好好沉淟自己的看法,但看網上的討論又不是如此。香港人喜歡一蹴即就的答案,以四字詞語總結看法(像張文光),沒有耐性細細討論,便以為自己對事情能深入認識,也以為自己能「通天曉」(像劉兆佳)。不知能否這樣比較,香港的中產不像歐洲初時堀起的中產。歐洲的中產是夾於貴族與普羅中間的知識份子,香港的中產則是因著歷史的原故而形成的金錢膜拜族。
如果立法會議員踏實工作,卻礙於制度不建全,相信巿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我不同意將問題全拋向制度的欠缺。
難得潘福炎指出當年六君子其實是時勢做英雄,沒有當時的經濟好景,他也不敢貿然辭職,但如果電視台現在禁止他播趙紫陽紀錄片,他仍然會辭職。這是對已退休的潘的假設性問題,但我還是很欣賞他的答法。
政府喜歡選擇性向傳媒放料,有線則被視為「非友好」。看記者報導六君子的現況,很是有趣。李玉蓮做了中大講師,徐佩瑩、劉國華、呂雲生在有線,潘福炎退休前也是有線人。
只有一個盧永雄記者聯絡不上。他在新「左」報星島服務。
****************
仍有豪情似舊時
「亞視六君子」潘福炎退休後談新聞
【明報專訊】與1994年的「亞視六君子」之首潘福炎見面,像看到good old days(那些好日子)活現眼前,56歲的他沒有半點老態,衣著有品味,談吐謙虛,對於11年前堅持新聞自由而辭職的往事,他並不視為生命的高峰﹕「陳年舊事我都唔記得,不要叫我君子,太言重啦﹗你在我的位置也會這樣做。」他自稱老派新聞人,要求抽離、冷靜、中肯。他不忘「反英雄」地解讀事件﹕「那時社會氣氛、經濟情不同,我肯定會找到工作。如果換了今日,辭職3年也找不到工作,我或者會後悔﹗ 」君子和英雄,也許都要靠時勢來造就。
潘福炎從事新聞行業20多年,曾在亞洲電視及有線電視工作,與香港人同步成長。1982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與中共元老鄧小平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後,在人民大會堂外的樓梯跌了一跤,潘福炎當時就在不遠處。89年六四事件更是畢生難忘﹕親睹長安大街上連綿不絕的民眾,還以為民主將降臨中國大地,可惜事與願違。他那時在亞視新聞部的下屬,在廣場公廁上留守至最後一刻,打動全港市民。
入行廿多年睹鐵娘子跌倒
「六四時的記者是最神聖的。」5年後,亞視購入西班牙電視台一套有關六四的紀錄片,被管理層禁播,他和5名新聞部同事憤而辭職,這就是「亞視六君子」事件。記者訪問潘福炎前蒐集有關資料,年過30的港人,不少對亞視六君子仍念念不忘﹔凡遇上傳媒的傷風敗德,就引述「六君子時代」來勉懷一番。
謙稱辭職非高貴行為
反而,潘福炎謙稱「大家言重了」,強調「不是什麼高貴的行為」,又分析時勢令他的決定來得很自然﹕「當年社會對六四很一致地反對,但現在有人對事件有不同看法,你今日因為堅持六四而辭職,恐怕沒有老闆敢聘用你。」當然,那時市場好,月薪5萬,育有一對幼子的他,劈炮不幹亦不愁捱餓。1994年他辭去亞視的工作時,有6份工追他,部分老闆還欣賞他有guts(勇氣)。
不過,潘福炎不諱言當年的行動有點熱血﹕「其實我可嘗試再向管理層爭取多點,最後辭職的行動也有少許衝動。」他的政治觀也改變了﹕「以前對民主有期望,老是期望民主步伐快一點,現在這種渴望沒有那麼熱切了。現在實行了『半民主』,覺得對香港冇乜益處,唔湯唔水的,你看立法會議員的質素多劣﹖以前沒有民主反而好有效率,現在反而寸步難行。」潘福炎認為,香港人的水平未適合普選,他又認為中國應採取enlightened dictatorship(開明獨裁)。
若趙紫陽紀錄片禁播會辭職
記者問潘福炎是不是認同近來崛起的保守中產聲音,他同意﹕「我是厭倦了的中產,厭倦了那種爭爭吵吵。」不過,當問到「若有一套趙紫陽的紀錄片被禁播,會否辭職﹖」,人稱潘sir的他即說,「當然會﹗」
明報記者 譚蕙芸 (2005 / 2 / 24)
6 則留言:
噯, 生日快樂呢, 蜜司李!
咦, 似乎有點誤會…。在訪問裏潘先生說「我是厭倦了的中產」, 但你則說他厭倦中產呢。
(雖然,我其實更喜歡你的說法… 前者是「中產指摘他人的質素低,吵吵鬧鬧」,後者卻指出保守中產本身也要為整體低質素負責,他們也是構成吵吵鬧鬧的一部分。)
所以,看了你的評點再看原來的訪問,我不禁對潘先生有點失望。(未知enlightened dictatorship有甚麼內涵呢。)
-----
(p.s. 你好, 咦你最近牛一麼? 祝心想事成.)
係喎…錯左…無眼症又發作…對不起…檢討檢討…
又生日。對。謝謝…!秘密黎嫁…
咦,我都不知你牛一~
嘿,諒你也不知我的~
查實我還未看上文,卻先看了comment...
如果某報章傳媒,經常性的將新聞娛樂化,將未經證實的傳聞加上主觀角度去報導,我地都知道係不對,但係幫他打工的人,都只係為了錢.
對於這樣係傳媒從業員,可唔可以話係質素下降?
有讀者又甘願去買去睇,那報章是否又經已成功了?
很多錯別字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