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29日

食相

上說從看英國人吃東西,就能將他們分階級。蕃茄雞蛋溝生菜,意粉沙律,罐頭生果,是中下層或工人階級的食物。六時半吃晚餐的是工人階級,七時吃的是中下階層或中產人士,七時半進餐的則是社會上層人士。

一段說到某人不再舉行派對了,因為預備晚餐好麻煩︰「照顧食素的人都算啦,突然又湧出一批人話對小麥或奶品敏感,一些又話對吃鹽『有保留』,又話行緊Atkins或de-tox,仲話淨係食有機食品…」作者話邊得咁多人食物敏感呀,其實都係靠飲食習慣,自抬身價。

那天午飯時間途經IFC,個個黑衣人都拿著綠色膠袋,City-Super的熟食檔其門如巿,貴客們在買午餐外賣。壽司六十蚊一盒,小盒蕃茄芝士三十多元(其實真係好好食…),四分一隻雞要三十多元。今晚放工經過,又係一條人龍在等買晚餐外賣。

最近連串食物事故,是政治新聞多於食物安全吧,我相信遲早大家又淡忘。有個記者講過,香港人對食物安全已經麻木。早幾期壹仔驗出高級超巿的食品也含金屬化學物,沒有引起很大回響。不過「一鑊」講錯野,整個議題在初冬又再炒起。

綠色飲食乘勢抬頭,但讓人感覺價錢稍高。支持者指長遠健康難道不比每個月花多個零頭緊要。如是者,咪試試去深水埗講綠色飲食囉。李太成日話,窮人唔洗食咩。基層巿民不應被剝奪吃健康食物的權利,但沒有足夠土地生產食物,現代人又吃得瘋狂,商人大量生產利用農藥化學地製造食物,因果循環,但食物危機中下層受得最應棍。

以現在綠色食品巿場的種類與價格來說,暫時仍是中產以上階層的奢侈玩意。如果「綠色」飲食等於「正常」飲食,如何擴大這個巿場、或者澄清綠色食品並非昂貴,應是當務之急。

我緊吃,可以吃很多,愈吃就愈覺麻煩。小時候吃街巿一片片削出來、用白膠袋包著的火腿,後來改吃金妹牌。大個了,懂得吃speckSerranoParma ham,但無錢。退而求其次,有時食salami或者turkey ham。食得太刁,是自抬身價,但也局限了自己的選擇。

2006年11月25日

嗌咪

週六在銅鑼灣恩平道站了大半天,拿著咪高峰唸台詞叫人買筷子果個,就係我。

亂叫喊於我是平常事,不過在街頭「嗌咪」則是頭一趟。就算不是明星,原來拿咪在街邊唸台詞,人們還是有興趣回頭望望你。好彩今日早有準備,摘下Miss-y起角眼鏡,配戴隱形鏡片,讓樣子回到廿二時。

台詞大致都要解釋一下為何要「走上街頭」吧,內容要一擊即中,易明之餘又要有重點。我可以水蛇春不停唸五分鐘台詞,其實基本內容不離五句,翻炒再翻炒。說到中途,我已記不起先前說過什麼,總之「懶」有內容一氣呵成的接下去。

怱怱走過銅鑼灣的,不知有多少能吸收台詞內容,也不知說的哪一句,擊中了路人要害。總之,我由中上十二時呼籲午餐減用即棄性餐具,到下午茶時間介紹環保聖誕禮物,最後以保護熱帶雨林、減伐林木以平衡氣候變化以至「話俾原住民聽選擇性伐木係有出路既」(PHEW)作結,將一分鐘台詞發揮至五分鐘包羅萬有淋漓盡致。還與義工們一起以廣東話、英文及普通話三台聯播,以打造銷售佳績為目標(不過結果就,哈哈哈哈哈…)

期間警察叔叔兩次到場指收到投訴嗌咪,我都明白既,不過我同警察叔叔講︰「我聲底厚,我都盡量細聲的囉。」

我們在討論,如果我是行人,買旗就最受落,都起幾蚊上落。最不喜歡買獎券,做善事無得講,不過現實點,花十多二十元中獎機會是十萬分之一,不划算。買曲奇餅不錯,可以吃。買筷子就…咳…見仁見智啦。

2006年11月23日

步伐

()

在早上繁忙時間,遇上守規舉的巴士司機,乘客在車上所受折磨最痛苦。明明司機一踏油門,車就可以向前衝,偏偏他讓路給從後趕上的車輛,或者靜靜排隊埋站,而不向外拐一個圈切入停車處的前端。遲起的上班族看著時間過,手上的報紙讀完了,MP3的歌聽過無數遍,偏偏路上那區收不到電台廣播,只讓車上的路訊通轟炸耳朵。

還未吃過早點呢。

()

在付款處排隊付款買衣服,取過並檢查衣服,發現衣服領口有污積。要求新的,再檢查,順理成章插隊付款。簽信用卡,站一旁的顧客問售貨員︰「我排緊隊嫁喎。」

我都簽卡你才投訴,「唔通你出聲售貨員會俾個九折你咩」,我邊行邊想。

難怪朋友說介紹個刻薄的朋友過我做朋友。

()

咁急做咩呢呵,我呢排響處諗。

愈趕急的時候,我叫自己要行慢一點。

費事橫隔膜痛啦。

2006年11月21日

銀河星星

11月中太陽仍照得熾熱,很難得才一點涼風,雙肩都曬得紅。我看那化妝很濃的電視台婦女節目主持突然在田間暈倒,媽媽報告才知今晨報紙賣她懷孕四個月。我看她是挺有工作魄力的,雖然不用自己撰寫稿子,但訪問途中也提出自己的意見。婦女節目也亳不易做。

這個多兩個月的工作下來,機構合作明星有大有中有小,發現當紅明星才有愚蠢的資格。大明星形象須受保護,說話得比常人更有分寸,通常有團隊照顧公關睇場,漸漸腦袋也不需用。小星星必須自食其力,付出很多努力,密食當三番,否則很難站穩腳。

究竟香港有幾多明星正替NGO作代言人呢﹖我知Eason幫奧比斯、黎明係公益金、明哥幫過樂施會、宣明會定期都有一籮星星,我們起用就自己去看吧(最鐘意迫人去網站)

巿值1.35億的ANDY WARHOL說成名只能有15分鐘。每日有那麼多人趕成名,娛樂版位置有限,加上香港地實力「無價」,不是寬衣解帶何來號召力。有個朋友講得好傳神︰一些明星擺明係「叮故」 - 即係可以「叮」走的新聞故仔。

剛好相反,所謂代言人必要形象健康,但如此在香港即是沒有新聞價值,並非港聞社區福利版的娛樂版,何以會替各大中小志願團體免費賣藥,傳遞訊息,最後真考推廣那位小姐的能力。

經過地鐵站,扶手電梯旁連橫三、四張都是志願團體廣告,由海洋垃圾毒食魚到定期檢查子宮乳房都有。吾等廣告痴也只是當城巿藝術品欣賞,訊息泛濫、微細、分割得已變得瑣碎。

那麼用明星有什麼用﹖我覺得是容易撩起話題,可以針對性將故事向特定傳媒兜售,但話題大小與內容不一定跟從長官意志,而且目標傳媒有局限性,得一想二﹖SELL細路就不要想SELL中產。訊息到最後離不開販賣消費,用消費環保來向環境贖罪,那就容易得多了。

2006年11月17日

閒聊

()

只有青春無敵,才有資格將中文講得像英文。因為只有少不更事,才覺得英文腔的中文很可愛,而不怕被人暗笑扮野,或者讓如我等無聊人擰歪面偷聽兼記錄。

「你sh想唔sh想去呀﹖」

「果個人真係好ch寸呀。」

ah-(k)-ha,好啦,bwai bwai。」

我清楚,因為我都係懶係將中文講到似英文的人。

()

我一向說話都好大聲。教書還好,示威也行,但坐辦公室就很尷尬。我盡量把聲音壓下去,不過積習始終難改。

而當我好溫柔好女人咁對電話講︰「喂﹖」 - 半秒後,來電的相熟朋友,都會 - 冷笑。

()

老豆食飯時會無端端唸詩。

佢話︰「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我答︰「小軒窗,正梳妝。」

佢話︰「未到呀,嘈嘈嘈。」

之但係佢又背唔到落去噃。

佢繼續背︰「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我答咀︰「孤城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佢鬧︰「錯囉,孤帆呀,低B。」

我問︰「明月夜,陶醉了。呢句詩係邊個作既呢﹖」

佢諗左陣,好苦惱咁答︰「唔知喎…」

我答︰「張學友囉,哈哈。」

(我後來在網上搵,都搵唔到點解我個腦有呢句,連個旋律都有埋喎~~)

2006年11月11日

天秤兩邊

我踏入家門,坐在沙發看了整天電視的李太已經問我,「係咪好想喊呀你﹖」知女莫若母。看了整天有線的媽,等不到我說了幾次「好好玩」的行動出鏡,因而有此一問。沒有傳媒報道,沒有外加壓力,面對巨無霸機構,巿民沒有選擇,民間團體一彈指就被滅聲。

李太未等我講,已經開始分析︰「人地咁大個機構,資源多你地咁多,點夠人鬥﹖你地咁樣真係好陰公呀…」莫以為李太看透時局分析形勢,她當然後加一句「都叫你去間大公司做嫁啦」,雖然這兩天,見我苦埋口面,她就將電視的控制權交了給我,聊作安慰。

大公司VS.民間團體是一種強弱懸殊,傳媒VS.民間團體又是另一種。香港地每日有幾許團體人士表達意見。不要講傳媒輕易將團體的行動分類︰他們在遊行/他們在示威/他們在靜坐/他們在抗議/他們在衝擊,將模子倒在團體身上,表達意見的方法/原因/背景已不會被細緻了解之餘,傳媒最大的權力是,它根本不用報道民間任何行動,任憑傾盡全機構之力,也是一腔心血隨大江東流。

這是資訊充斥的時代。機構扭六壬去吸引傳媒眼球幾秒,甚至讓我此等人有工做有飯開(我開始想,現代社會實在有很多工作只是經濟發展過程的多餘渣滓),很難說這是正常/公平/合情合理。

很多東西不是自己能控制的,我當然這樣自圓其說,來掩飾自己的不足。朋友(係你呀,無錯,就係你)問我,「係咪你將其他東西放得比件事更重要,所以才鬱鬱不歡呢﹖」知我莫若友,嘻嘻,自尊心囉。

但係,團體點解要滅自己威風呢﹖前同事E(無錯,多左個前字,嘻),民間團體好似教書播種咁,點知幾時收成﹖傳媒報道好,今日就放半日假;唔好,咪又準時返工努力過囉。

我好少賣廣告,有時間去行動看看。天下圍攻喎,你估台灣先有﹖

2006年11月7日

手指生涯

教書的時候,每天都要在家預備第二天的教學材料,於是隨身携帶俗稱「手指」的電腦記憶體,舊同事們甚至自己購買大容量的硬碟,方便儲存相片多多的簡報和教育電視。

開始這份工作的頭一個月,頗為清閒。那隻手指掛在家裡鐵架上,以為它很難派上用場了。後來工作漸漸多,終也把手指帶回身上。起初也是捨不得刪除記憶體裡的工作紙呀簡報呀還有學生的評分紙。東西終也多起來了,那天唯有狠心把舊檔案都刪掉,省得檔案繁多擾亂視聽。

這隻手指,見證了打工仔七天工作的真實面貌。

那晚、那晚、和今晩,也只不過午夜,還未睡,卻已聽到雞啼。彼得在雞啼前三次不認主,三晚雞啼過後我怕連自己都認不了。

事實上這裡的工作量與一般商業機構無異,有時案台電話響過不停,甚至有回到報館工作的幻覺。朋友(你呀,無錯,就係你啦)打趣說,非政府組織的工作量不應那麼多,因為假設低廉的薪金交換來較短的工作時間。我所有在商業機構工作的朋友都是七天無休的。

當然,我們亦可假設正正由於非政府組織財政緊拙,每樣資源都應該搾到最底線;尤如報館少林寺以極可恥的薪金搾乾畢業生的熱誠一樣。能把人生的意義燃燒多久﹖相信阿爸阿媽最想聽到我的答案。

2006年11月5日

我的名字.我的姓氏

小學時,對於李生李太不替我取個惠儀美芳淑娟等的名字,覺到非常懊惱。我就是要與人一樣,與眾不同令人感到孤立,甚至曾因此結識新朋友的時候,吹了一個「李美儀」之類的假名字,被長輩聽到而罵了一頓。

成長在八十年代自我肯定於九十年代,今時唔同往日,我非常滿意自己的中文名字,尤其在一週內連環有人問我是否若干年前在某時某地工作過的某某時,我向李太喊︰「我個名真係改得…妙啊!」原來一個奇型怪狀的名字真的重要。雖然,閒時無聊谷歌一番,與我同名同姓之人原來遍佈港九新界大中華,也不是那麼一回事。

又當然,尤其當年(嗱,都係幾個月前啫)點評現代學生姓名,要查字典的中英名字也不少。我由頭至尾忘記了問學生,是否從名字了解到父母對自己的期望,但記得當中不乏有意思又不落俗套的好名字。我的名字固然剛中帶柔(:-p),其實父母也不過希望自己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得風得雨。倒底應該會辜負兩老的期望,還是逍遙過活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