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10日

沒有信報的日子

信報賣盤,和港大醫學院改名風波一樣,大家並不反對捐獻大學或打算對商業決定說三道四,而是擔憂付錢的是李氏家族。有人說過不知何時起,李氏由巿民心中的香江神話變作過街老鼠,每個動作都擊起千重浪。家族壟斷之白色恐怖,在小城心臟打了個緊緊的結。

一切都基於假設。如果信報賣了給李楷楷,而這代表了信報會因此走坊間其他報紙的商品化路線時,咁…

以後在地鐵早班車上沒有了身份象徵的道具。我是如此虛榮,七百萬人裡的五萬份之一,在地鐵閱讀信報較手拿一份免費報紙小資得多,在報紙攤大聲話我要一份信報是如此這般鏗鏘有力,當報販告之信報賣晒時,額頭皺起的憂鬱,顯得我是那麼的小眾。

以後我在星記等返夜學看什麼﹖在小城政治不起波瀾的時間,咳,我不會在學校訂閱的明報和家裡訂閱蘋果以外多訂一份報紙,那麼就會在星記看信報。Wallpaper也會看,但只限圖像,十五分鐘眼晴遊蕩過絕色酒店後,應該坐落哪裡等返學﹖

以後在課堂教比較各報章特色時,會不會出現一眾報紙皆七彩印刷大圖少字﹖階級分層與閱報習慣的教案看來要修改修改。用南早就都得既,我諗。

當然,日後小城發生大事,何處覓評論去﹖文藝人的消息會不會被腰斬﹖會不會多了百佳廣告﹖咦,如果電盈試過上樓拍我屋企門(李氏屋邨)推銷寬頻,日後買信報會不會有折扣﹖

大財團收購又會不會出現好結果﹖茶杯》屬湯系,其出版不失為小城小資品味出路,有心有力最緊要有錢。用出版和雜誌來比較報紙的社會功能可能不恰當,不過話事人想話幾多事,希望楷楷心照。

一切一切,都假設賣盤予楷楷信報會商品化,歸咎楷楷是小資身份標籤的負累。如有雷同,實屬不幸。

***

各家之言摘錄︰Letter from China

Martin 反對信報賣盤(按︰究竟仲有邊個想買﹖可不可以讀者決定﹖)

港燦致曹孔方書

9 則留言:

匿名 說...

信報商品化?難道信報現在不是商品,難道我日日畀個六蚊唔係錢??
七百萬人裡的五萬份之一,也不算小眾了,跟中小學教師人數差不多吧。

黃世澤 Martin Oei 說...

信報賣盤最糟不是商品化,信報從來都標榜資本主義逐利而為,天公地道。而是怕獨立評議功能不再,那時你睇埋我果份。

匿名 說...

雖然我地可能係怪錯好人
不過我喜歡這種眾志成城的氛圍:
香港人鍾意錢
但錢又唔大得晒

匿名 說...

Miss Lee,

小資的虛榮最有同感。

未經授權翻譯了一節,留一點歷史記憶。

匿名 說...

希望信報轉手後仲會有好多黑白或淡色調頁面。

咁多份中文報紙,睇得最舒服就係信報,因為唔會花厘花碌,血肉模糊。

我而家幾乎唔睇報紙,如果間中要睇都係揀信報,因為內容比其他報紙少,可以差唔多成份睇哂(我覺得都係俾六蚊,睇得哂一份報紙比較抵)。但最主要係除咗財經內容,佢裡面嘅評論、藝文專題同專欄質素都比較高。

MissLee 說...

對,信報也是商品。信報的讀者對它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意結,是因為在香港找不到另一份信報,走知識型路線,又好像martin所說,供給足夠版位予長篇大論。要討論事情又怎能用一千字便解釋過所以然來﹖近幾年好像有趨勢,明報、蘋果等報章評論版只自己找寫手投稿,好像很少接受讀者投稿,如錯了請指正。所以上一兩個星期有傳播學者在電視節目論及blog未必能在香港形成討論時事的圈子,因為香港已有足夠的地方如報章評論版和phone-in 節目給巿民發表意見,我是絕不同意的。

商業決定,讀者當然無法阻止信報賣給誰,說什麼報章的社會責任都無用。報載李澤楷外還有其他買家,不過大家最喜歡討論他的收購,因為大家都不想信報給他收購!我只想為何林在山不繼續接手經營而要將報紙賣給外人。

回應華利再補充,看信報其實好夠,因為我不需要每天都重覆看哪裡有車禍,誰跳樓誰被強姦。我懂過馬路也會好好保護自己。這些所謂傳媒的警告功能已漸漸失去意義…

MissLee 說...

噢,應該說︰'所以小資最憎佢!'小資,在我來說,應貼近知識份子,但又喜歡炫耀自己的物質品味之輩!

Sunny Chan 說...

對!我都是如此虛榮的。

《信報》- 是一份每日少於五萬份的報紙。自己拿出《信報》,在酒樓、巴士看見人家睇《信報》,我會另眼相看。同事見到我睇《信報》會大叫:吓!你睇《信報》!

在香港,除了《信報》我實在找不到更好的中文報紙。我認為《信報》是香港唯一一份一日(基本上)是「睇唔晒」的報紙。《信報》的內容比其他報紙都要多(死人、塌樓、風月、跑馬、足球培率、強姦、車禍、誹聞、走光、廣告、sodoku...)例外。《信報》抵睇,因為有本地政治、國際政治、本地經濟、國際經濟、社會評論、文化評論、廣告評論、電影評論、科技前瞻、飲食、遊歷、人物專訪、健康、哲學、(中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美國的長訊、短訊)。看《信報》的樂趣是不能三言兩語可以道出的。可以說的就是《信報》是我每日的精神食糧。

我不介意《信報》的股權誰屬,但我十分介意《信報》的辦報原則是怎樣。我很擔心,打開《信報》沒有中立、一語道破的社論;沒有林行止專欄;沒有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沒有突如其來的張五常連載、練乙錚連載;沒有反對政府的聲音;沒有鄭經翰、毛孟靜走出來唱反調;沒有林亦華走出來駡無線;沒有簡樸簡潔的排版。

其實,我沒有什麼要求,只不過是要一份正正經經的報紙。

MissLee 說...

SUNNY: 係囉,想要一份正正經經的報紙,也這麼奢侈。有時想,將堆信報儲起,突然某年某月拿出來再回味,還是會有得著和新思維的。

這城,有自由,無選擇,在此。